心身疾病是当今时代常见疾病,内伤导致湿浊阻滞者亦常见之。盖因情志过极,脏腑损伤,气机紊乱,三焦失调,水谷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致湿浊痰蕴、气血失调,促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往中医对湿浊致病的认识与治疗,多侧重外感湿浊、内伤饮食为主,情志因素兼或述及。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对情志内伤作为独立因素,导致心身疾病三焦湿浊的机制及其治法的探讨尚属鲜见。实际上,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出现湿浊内蕴、阻滞三焦的共同病机。因此,外感、饮食所致湿浊阻滞证的治疗思路,也可为心身疾病所借鉴。其治法应在湿病常用治法基础上,结合情志致病特点加以探索,进而完善其证治体系。
国医大师路志正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发展湿病证治,重视内伤湿浊,今就其心身疾病常用祛除湿浊治法23种,梳理分述如下。
【祛邪类】
祛湿化浊类
芳化湿浊法
芳化湿浊法,是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醒脾化湿,或和胃降浊,或芳香开窍功能,使脾运得健、胃气和降、神清气爽的治法。 适用于湿浊困于脾胃,脾失升清,胃失降浊,或上蒙清窍,所致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黄等。常用药物,如藿香、藿梗、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砂仁、石菖蒲、厚朴花等。代表方剂,如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等。
宣窍化湿法
宣窍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芳香醒神、宣窍化湿、解郁安神功能,使气机宣展、舒心悦脾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湿浊阻滞,蒙塞心窍,所致情绪抑郁、头昏身重、不寐或多寐、胸闷心悸、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滞等。常用药物,如石菖蒲、郁金、远志、合欢皮、合欢花、茯苓、半夏、藿香、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厚朴花、甘松等。代表方剂,如菖蒲郁金汤、三仁汤等。
宣肺化湿法
宣肺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具有宣降肺气、化湿祛痰功能,使肺气宣降、痰湿水饮蠲除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脾胃湿浊,上阻肺窍,肺失宣肃,所致情绪抑郁或焦虑、头昏身重、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咳嗽痰白,或哮喘、胸脘痞闷、大便黏滞、面色暗滞、头面如垢、面部痤疮或皮疹等。 常用药物,如苍耳子、辛夷、白芷、桔梗、杏仁、薏苡仁、枇杷叶、芦根、浮萍、苏叶、苏子、藿香、白豆蔻、厚朴花、半夏、橘红、茯苓、香橼、旋覆花等。代表方剂,如苍耳子散、三仁汤等。
升阳除湿法
升阳除湿法,是运用清香或辛香升散祛风药物,具有升发肝胆、升举脾阳、风以胜湿功能,以助运脾升清、化湿祛浊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胆气郁、脾胃湿困、清阳不升,或脾虚湿阻、脾阳下陷,所致神倦肢困、面色晦黄、头昏头沉、眩晕耳鸣、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吐白痰、纳呆脘痞、大便溏薄、脱肛阴挺、周身酸痛、诸症上午为甚等。常用药物,如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葛根、柴胡、升麻、桔梗、荷叶、青蒿、僵蚕、蝉衣、蔓荆子等。代表方剂,如升阳除湿汤、羌活胜湿汤等。
燥湿化浊法
燥湿化浊法,是运用辛香苦温,或辛温燥烈药物,具有燥湿运脾、辟秽化浊、行气导滞功能,以燥湿化浊、健运脾胃、疏利气机的治法。适用于湿浊中阻,或伏于膜原,或寒湿困脾,所致脘闷腹胀,或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或大便不畅、口淡涎多、肢体沉重、困倦思睡,或寒热往来、苔厚腻浊或如积粉等。常用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陈皮、草豆蔻、草果、薤白、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达原饮等。
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运用甘淡性平药物,具有淡渗利湿、通淋利尿功能,使体内尤其下焦湿邪从小便而利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阻,或下焦蕴湿,所致小便不利、淋证、白浊、泄泻、痰饮、肢体肿胀、关节肿痛等。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等。代表方剂,如茯苓皮汤、五苓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