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廷教授是山东省名医,国家级、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66载,学验俱丰,得诸家之传,医技精湛,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深的理论造诣,尤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今总结其治疗慢性肾病验案一则,供同道参考。
王某某,男,39岁,2011年9月19日初诊。患者诉腰痛、足胫浮肿加重三天。三年前因经常出现尿中蛋白及隐血阳性,西医诊断慢性肾炎,间断服用西药治疗。一周前因劳累,出现腰痛、双下肢沉重、浮肿,逐渐加重,来院复查尿常规,尿蛋白3+,尿潜血3+,肾功能正常,血尿酸偏高,因准备生育二胎,求助于中医。刻诊见患者眼睑微肿胀,双下肢呈轻度凹陷性水肿,自述腰痛腰酸,肢体沉重,乏力明显,小便短少,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 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气化失调、清浊不分、固密失职。宜健脾益气、温肾固精、利湿化浊、泌清别浊。
处方 生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怀山药15克,续断15克,旱莲草30克,三七粉10克(冲服),半枝莲30克,益母草30克,桂枝10克,土茯苓3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并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适度节制性生活。
2011年9月28日二诊 眼睑肿胀消失,腰痛及双下肢浮肿、沉重亦较前改善,小便增多、大便成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1+、尿潜血1+、颗粒管型2+。效不更方,又予上方10剂。并嘱生活调理同前。
2011年10月7日三诊 自觉全身轻松,浮肿消失、食欲增加、二便自调,唯有腰部酸楚不适,微怕凉、不耐疲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复查尿常规、肾功、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予上方去针对尿酸的土茯苓,继续维持原治疗,恢复正常性生活。患者间断服药70余剂,多次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尿蛋白,时有时无,余均在正常水平,嘱其以药膳调理,常服白果、莲子、薏苡仁、赤小豆、山药、大枣等,以健脾固肾。4个月后来述其妻已受孕,次年顺产一健康男婴。
按 慢性肾病属于中医“水肿”“腰痛”等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刘启廷教授认为,本病内脏虚损、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和病变要点,湿浊、热毒内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水湿、瘀血阻络,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标实是以湿浊、瘀血为重。激素是西医学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性温燥,久用可耗气伤阴、损伤脾胃,故临床所见脾肾亏虚尤为显著。
治疗首当健脾固肾、益气固精,配以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扶正以祛邪。药用黄芪、炒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生地甘而寒凉,性润滋阴,凉血生津,熟地甘而微温,气味俱厚,补血填精,二地合用,清热养阴,凉血生津;菟丝子、覆盆子、怀山药、续断,皆为补肾要品,以益肾助阳、固摄精血;续断尚有壮筋骨、调血脉,兼治腰膝酸痛的作用;旱莲草、三七粉、半枝莲、益母草为理血药,用此以凉血活血、散瘀止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增生性病变软化或吸收,随着血流量的增加,肾脏得到充足的供血,改善了营养状态,促进了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修复和再生,消除炎症,恢复肾功能;茯苓甘淡性平,甘以益脾培土,淡以利水渗湿,补而不滞,利而不峻,治生湿之源;桂枝辛甘而温,辛甘助阳,甘温化气,阳气温煦,阴霾自散,苓桂相伍,一利一温,不发表而专于化气行水、温阳除湿化浊。诸药合用,共奏脾肾健、湿瘀化、阳通浊化之功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