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主任。
李佃贵行医50余年,德医双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并擅长从浊毒论治多种脾胃病及内科杂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本病失治或治疗不当造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后期常会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恶变而引发结肠癌。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同病类证是同一疾病的患者,从中医看具有相同或类似的主证,只是兼夹证有所差异,强调病和证的同质性。临床发现本病与浊毒关系密切,浊毒相干为害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全过程,浊毒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病机,化浊解毒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初步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的临床类证。
【溃疡性结肠炎与浊毒】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病机特点为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入血入络易伤气阴、气血失调易瘀易积。浊毒致病具有耗气伤血、胶滞难解、败坏脏腑、顽固难治等“三易”“四性”的特征。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久病耗伤正气致脾运不及,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日久化浊蕴毒,浊毒内蕴,浊毒之邪壅滞肠间,与气血相搏,脂膜和血络受损,腐败化脓。如《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浊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浊毒相干,如膏如脂,难解难分,终使胃热阴伤,气滞络阻,肠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浊毒相干为害加之,与气血相胶结也是溃疡性经久不愈之关键。
【溃疡性结肠炎的浊毒表现】
起病初期或急性期多为实证,常因湿浊、热毒、痰瘀蕴结大肠,气机失调,血络受损,而见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苦口腻、头身困重,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厚腻等症;后期或缓解期多兼虚,常常脾肾不足,下元亏虚,运化无力,以致湿浊、瘀毒不祛,病邪留恋,症见虚坐努责、完谷不化、腹部隐痛、腹痛喜按、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化等,或见腹泻反复发作、滑泻不禁等。症状以脓血便为主者,多因浊毒蕴肠,脂膜血络受损。以泄泻为主者,实证为浊毒蕴肠,大肠传导失司;虚证为脾虚浊甚,运化失健。以腹痛为主者,实证多为浊毒蕴肠,气血失调,肠络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土虚木旺,肝脾失调,肠络失和。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的临床类证】
气滞浊毒证
临床表现 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致腹痛泄泻,脓血便,攻窜作痛,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或伴胸胁胀闷、食少腹胀、善太息、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肠镜显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
治则 行气理肠,化浊解毒。
方药 陈皮、白术、芍药、防风、柴胡、木香、藿香、白豆蔻。临证加减:便中伴有脓血者,加凤尾草、败酱草、黄连;排便不畅、矢气频繁者,加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