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日”最初由国际译联于1991年设立,是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的节日。但直到今年5月24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才一致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9月30日确定为国际翻译日。中医的传播离不开翻译者的辛勤耕耘,其早期海外传播首先应归功于外籍中医翻译家。正是他们因为各种机缘研究并翻译了中医著作,才为海外民众了解中医打开了一扇窗。
克劳斯·C·舒瑞博格(德国)——较早的《灵枢》西文版本翻译者
他历任台湾中国医药大学荣誉教授、德国弗莱堡立夫国际中医学院教授、瑞士巴塞尔立夫国际中医学院董事会主席等职。早年与学者蒋清连将《灵枢》合译为德文并于1974年出版。著有英文版著作《针灸——最早的针刺疗法:一种新的治疗模式》。2005年,他又与比特·舒瑞博格合著英文版《舌诊图解手册》并于2007年推出德文版。
乔瓦尼·马斯欧西亚(意大利)——被誉为“欧洲中医之父”
乔瓦尼·马斯欧西亚中文名马万里,取“万里马”之意。出生于一个意大利医学世家,曾分别于1980年、1982年和1987年三次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善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开设的诊所因而门庭若市,使其成为享有盛誉的针灸师和中药药剂师,被誉为“欧洲中医之父”。除了悬壶济世之外,他还积极著书立说,编写了不少英文中医著作,如《中医舌诊》《中医学基础》《中医临床学》和《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中的灵魂:针灸与中药的情绪和心理治疗》。其大部分著作已成为海外英语国家的深受欢迎的中医教材。除此之外,马万里还发表过多篇医学论文,并于1996年被南京中医药大学任命为客座教授。
内森·席文(美国)——“继李约瑟之后西方最知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
他生于1931年5月,哈佛大学科技史系博士,曾任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文化、科学史教授,被誉为“继李约瑟之后西方最知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主攻中国科学史,兼涉中国炼丹术史、中国天文学史和中国医学史等多个领域,其中涉及中医的著作主要有《当代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他与英国著名希腊科学史学者劳埃德合著的《道与名:早期中国和希腊的科学和医学》,对中国古代科学和古希腊科学作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文化整体”一说,即把科学看作是与彼时具体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整体语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曼弗雷德·波尔克特(德国)——学贯中西的中医传播者
曼弗雷德·波尔克特中文名满晰博,1933年生于捷克,博士毕业于巴黎大学,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是著名的中医研究专家,享有盛誉。他学贯中西,通晓多种语言,对汉语尤为厚爱。中文藏书甚丰,仅中医书籍就达近万册。所著《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等书因考据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欧美广受好评,屡次再版。他与学生合作而成的《系统针灸》因较全面地介绍了人体的经络、腧穴、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手法操作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他对中医充满了热爱,曾称“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是真正的生命科学”,并认为西方医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世界需要中医来发展和完善现代医学。他毕生都致力于中医在西方的传播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发起成立国际中医药学会,多次往返于欧美、亚洲讲学,推动了中医的国际化进程。他十分重视中医药术语的标准化问题,曾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国际标准化中医药辞典执行主编,于1988年就在《中医杂志》发表过《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问题》一文,探讨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问题。其次,他也关注中医术语的具体的翻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