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 供给侧改革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2-9 15:00:0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黄璐琦 王继永  浏览:


    编者按:当前,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中药材供过于求和供需错位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期刊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继永的署名文章,从10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构建更加持续健康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就是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中医药在健康养生和防病治病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决定着中医药疗效的发挥。而随着需求层次的提升,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材需求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药材除了要满足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的原料需求外,更重要的还要满足大健康产业对中药保健产品、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养生产品的多层次需求。

    当中药材从传统的医疗需求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健康养生必备的消费品时,对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被重新定义,需求量和需求层次被逐步拉升。与之相匹配的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还需统筹规划

    中药材的供给目前主要依赖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成为农业生产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中药材生产既要符合农业生产的普遍规律,又有以质量和疗效为衡量标准的特殊生产要求,同时,大部分中药材都是多年生植物,供需规律和价格涨跌变化也与农作物有所区别。

    中药材生产的不平衡首先表现在供需不平衡方面。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粮食价格的低迷,中药材种植成为全国推广的重点项目,由于中药材具有经济、生态和医疗等多种资源属性,中药材也成为精准扶贫和发展林下经济的首要选择。当各级政府都纷纷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地方支柱产业时,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将呈现井喷式增长。而中药材市场需求和中药材生产及库存量又缺乏权威的信息统计数据,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种植跟风现象在所难免。目前,中药材供过于求和供需错位现象日趋严重,新一轮中药材价格下跌现象已经于2017年下半年逐步显现,如果再不研究解决对策,将会造成中药材的库存的大量积压和价格的新一轮暴跌,伤害中药材生产从业者的利益,进而危害中医药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药材讲究道地性,每味道地药材根据其性味不同都有其道地产区。而在实际生产中,盲目引种和扩充产区的现象非常严重,对于价值高的药材,各地纷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迫使产区被动变迁,道地产区被所谓的新兴产区取代,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存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过于强调规模和产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扭转,使得部分品种药材产量很高,而药材的合格率却未能提高,造成大量生产资源浪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不充分,生产水平落后大农业很多年,单位面积的生产效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中药材产地加工条件落后,交易方式还较为原始,现代中药材物流和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由于中药材生产、流通、消费和资本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中药材产业在2018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面临严峻挑战。要想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难题,就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2017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药材行业前进的方向。中药材去库存、降成本和优化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中药材生产必将由重规模求数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方向,中药材产业的竞争也将从单纯产品质量竞争升级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的竞争。


    质和量兼顾,走出中药农业特色路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药材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方案。第一,以需求侧变化为导向,开展供给侧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层次逐步提高,对中药材品质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具有健康养生功能和药食同源类药材需求量不断加大,针对需求变化,需要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保证供需精准对接不错位。第二,推进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和渠道的建立,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