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象思维”角度观察和诠释白术,可发现其潜在功用的药学机制。
•研究白术的“象-效关系”有助于深入挖掘与拓展其临床应用价值。
白术作为补气健脾的代表药物,被誉为“后天培土圣药”。《本草经集注》首论其药材形态特征:“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并言其“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这些功效特点,明显与后世所习用的白术主要作用有较大区别。有学者对白术文献考察发现,古代文献所载白术用治诸多疑难怪证(如痃癖、结肿、痉、疸、死肌、山岚瘴气等)的药效与功用,在现代却难觅踪迹,少有研究。
后世论白术功效,多从其主入脾胃、健脾益气燥湿而言,鲜有别论。即使用治它证,也不离脾之所主。如邹澍言:“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尽得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李中梓言“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黄宫绣称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等,可谓是对白术以“补”为要的代表之言。但是,如若从中医“象思维”角度观察和诠释白术,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特殊性状特点,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象-效关系”。
白术的“药象”特点
李时珍言:“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取之于自然环境的天然中药材大多具有显著的客观表象特征,即“药象”。主要包括药材“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嗅之可知,尝之可得”的客观之象(又称客观性状),以及药材的生物特征、生长习性和生存环境等自然之象。古人认识中药,常将药材的客观属性与药性功效密切联系起来,因形命名、依质入药、由象取效。这种依据药材自然之象而认识其性能、分析其药理的方法,是中药传统理论的重要源头,后世称之为“法象”。正如徐灵胎所言:“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形同而性亦近,物理盖可推矣”。
白术在《神农本草经》中统称“术”,列为上品,“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但其药材品种尚未明确。及至陶弘景《本经集注》,始分为苍、白二者,并对白术的药材特征有了明确的描述。其后历代本草,对白术的性状特征也多有阐述。如:宋代陶谷《清异录·药品》“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重点描述了白术根部的药象特征;《本草纲目》“白术,桴蓟也,……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描述了白术叶与根的药象特征;《本草从新》言野白术“其者出宣、歙县,名狗头术,冬月采者佳”《安徽通志稿》也称“药品最可贵曰野白术,形蟠若龙凤,产高峰悬崖者良”等,均进一步阐述了白术药象与其质量、药效相关。
现代药学关于白术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的研究,也为其药象提供了更加精细与准确的资料。根据《中华本草》与《中国药典》等综合阐释,白术药象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叶片羽裂而密被毛刺,团根肥厚而瘤皱丑怪,皮褐肉白而辛香味甘,等等。而这些性状特点均与其药性功效密切相关。
白术的特殊“象-效”
今人阐释白术常囿于性味归经,偶言性状者也多谓其“肥厚、色白、气香”,如是则补中土、健脾气等功效即顺理成章。确实,就白术药材一般性状而言,其表面呈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有棕黄点状油室,气清香,味甘辛,质燥实,此等其常规药象均为脾胃所喜。即《本草经疏》所言:“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安脾胃之神品。”而我们在“中药法象”研究中,发现白术药象既有“根肥味甘”“敦厚中和”的补益之象,又有“盘结丑怪”“蟠若龙凤”等异形结构;古人将其称之为“狗头术”“狮子术”“桴蓟”等,细致刻画了白术的特殊“药象”。冉雪峰有言:“凡药均各随其气味形色所胜为治。”白术显著的特殊药象也与其特殊功效密切相关。
白术坚突之象与攻坚散结
古代本草可用白术治痃癖、结肿,如《别录》“逐风水结肿”,《日华子本草》治“痃癖气块”“癥瘕”等。对于中药攻坚散结作用的认识,一般多以“辛散”来解释。然笔者研究发现,药物辛散作用每因质地与结构不同而有所异:质轻疏松者多为发散表邪;质重坚实尤其是有瘤状突起者,多“攻坚散结”,如乌头、南星之善破积聚。白术虽味甘微辛,但块根坚实,似“狗头”“狮子”等丑怪如兽、盘结瘤突,为“攻坚散结”之象。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瘤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白术挥发油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现代临床诸多报道,白术复方在抗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经方枳术汤为治疗脘腹胀满的代表方,《金匮要略》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方中白术后世多解为“逐饮利尿”或“健脾利水”,但若从其“攻坚散结”之药象而言,白术也当长于逐结肿、疗痃癖、散癥瘕。故其方后言:“腹中软,即当散也。”类似应用,也是仲景经方的常法。如白术附子汤治“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人参汤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等,均可从白术质坚实瘤突与攻坚散结的“象-效相关”角度,得到更好的阐释。如此,也便于理解《本经》言其主“死肌”,《别录》论其逐“结肿”、除“急满”与“消痰水”等生僻功效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