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元旦以后,全国流感疫情呈现高发态。此次流感以甲型H1N1病毒感染为主,少数患者感染的是甲型H3N2病毒。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由于今冬气候变化较大,忽冷忽热,容易外感,外加现代人多饮食不节,容易积食,故病情复杂。本版特约两位呼吸科专家针对此次流感的治疗和预防谈谈认识。
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临床治疗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除了可引起高热及周身不适的症状外,还易使患者发生肺炎及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老幼体弱及既往有基础病患者,易使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所以如何预防发病、感后防变是医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在此略述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流感防治思路。
未病先防
西医学认为,流感因病毒而发,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虽然疫苗在临床的有效性不容置疑,但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感疫苗仅针对众多流感病毒的其中三种病毒株,加上每个人的免疫反应不同,接种流感疫苗后,并不代表完全不会感染流感病毒。再则,由于流感病毒的种类不断变化,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虽然疫苗包含的是流行病毒株,但若被感者接触的病毒株没有包含在疫苗中,还是会被感染的。另有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及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流感疫苗禁忌人群。以上诸因素势必影响流感疫苗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有效性。
流感属中医时行感冒的范畴,其主要病因为外感疫邪、内失正守。因此,未病先防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对于外邪要避之有时。在流感期间,要指导提高大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易感人群。中药预防是调护正气的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中,要以中医辨证观、整体观为理论指导,反对“万人一方”的预防给药方式。因为流感有普遍易感性,特别应预防的人群即有老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正气不足者,也有密切接触流感病人的内蕴实邪的年轻人,还有纯阳之体的婴幼儿童。疫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及病情轻重与人体卫外功能密切相关。易感者一方面可为气血阴阳不足而卫表不固的体弱者。也可有素体内蕴痰湿、痰热、伏火使肺卫失调的强壮者。所以流感的预防用药,应根据体质差异、虚实盛衰调养五脏正气,固护卫表,以防染病。
已病防变
流感虽症状多样,但高热是其突出表现。常有体温高达39度以上,高热伴发头痛、身痛是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也是诱发流感儿童高热惊厥、老弱者病情危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流感的临床治疗中,退热和缓解全身中毒症状是重中之重。西药的解热镇痛药汗出热退,效果快,但有药过热升、反复用药、过汗伤正之弊端。若失于饮食调护、床前护理,易使病情恶化。流感本是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少数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所以流感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减少重症病例的病死率也是医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中医药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防止传变方面有其优势,用药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早期热邪在表多予辛凉轻剂解表退热,如银翘散;高热期热邪在里予清热解毒之剂,如清瘟败毒饮;高热难退予辛凉宣泄、升清降浊的升降散加减往往获效;重症患者热入营血予清营转气法,如清营汤。治疗组方依君、臣、佐、使配伍用药,苦寒清热常佐用固护脾胃之品,头痛等兼证重者,常臣以对证药物治之。
其二,退热治疗注重顾护津液。高热及汗、下退热均可伤津耗气,故中医退热尤需注意保护津液,如银翘散中加用鲜芦根即是清热生津之意。还有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证,重用石膏大寒清热透热出表为君;知母苦寒质润,即可清热又滋阴润燥为臣;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升津,诸药共凑清热生津之攻。更有热病后期常用的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复脉汤等固护津液。正所谓叶天士所言“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临床治疗流感患者时,清热生津之剂也常应用于西药退热后,过汗伤津的病例中。
其三,治疗老弱流感患者应强调扶正祛邪。中医认为,病邪是否传变与正气盛衰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或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陷入里,逆传心包,是病邪传变的重要因素。临床所见合并症、危重症、死亡的病例也多为老弱、慢病正虚患者。
针对有气血、阴阳不足的流感患者,常在辨证基础上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之药,如:人参、党参、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玉竹、粳米、麦芽、谷芽、生姜、大枣等,可以达到鼓舞正气,祛邪外出,邪去正安的目的。但扶正之药不易过量或过于滋腻,以防碍气影响邪气疏解。
病愈防复
由于流感病毒的善变性,每个人都没有对流感病毒完全产生免疫力,流感高发时都有可能再感。所以提高大众的自身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同时,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应加强治未病的理念,开展康养医疗,重视老弱患者的体质调养及慢病患者稳定期、缓解期的治疗。比如笔者开展的慢阻肺一体化治疗,急性加重期应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急则治其标”,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