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对疾病辨证认识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种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病因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疾病在临床诊疗中总结形成的。
河北省名中医马艳东,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其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人体气机、气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并总结出气机、气化辨证的规律,进而明确提出气机病、气化病的概念。现将马艳东气机、气化辨证理论学术观点简要介绍如下。
气、气机、气化
𝄂气𝄂
中医学认为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其基本构成就是“气”。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择医方考》曰:“气为万物之资始,非此气则万物不足以长养,非此气则人类不足以生息,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人之一生,一气而已。”
马艳东认为人体之“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先天之气(元始之气)——亦称元气、真气。先天之气来自父母,“母为基,父为楯”。马艳东认为先天之气(元气、真气)不能称为肾气或肾中之精气。原因是人由父母双方精气两合成形以后,先天之气的功能就完成了。后面就是个人的肾气发挥作用。男子按男性的生长方式完成生命过程,女子按女性的生长方式完成生命过程。马艳东强调,先天之气(父母之精气)中含有人体出生后所有气的功能密码(五脏之气,经络之气等)。就肾气而言,和其他脏腑之气一样,虽也是来源于先天之气,但是它已不是先天之气。所以,把肾气称为先天之气,把肾阴称为元阴、真阴,把肾阳称为元阳、真阳,并不确切。
第二层:后天之气。包括水谷之气(由口而入)和自然界的清气、精气(由肺和其它渠道而入)。马艳东认为后天之气包括所有自然精气的总和。对自然界精气的全面认识非常重要,其中涉及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对人体气机、气化的影响、对养生、治病非常重要,万勿小视。
第三层:脏腑之气。奇恒之腑之气、经络之气、形体之气、五官九窍之气等。因为它们分别同五脏六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反映着不同脏腑的功能状态,故归纳为脏腑之气。
第四层:宗气、营气、卫气。是由多个脏腑之气共同作用所化生,而非一脏一腑之能事,故可独立于脏腑之气以外。
𝄂气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读医随笔》亦言:“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
马艳东认为“气机是指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运输的通道,它包括升、降、出、入、聚、散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将营养物质(清气、精气、水谷等)和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皮肤感觉等)按照相关的路径,输送到各脏腑器官以供气化的过程。
第二,五脏六腑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精、气、血、津、液等)也按照各自的路径,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供营养)的过程。
第三,将人体所化生的糟粕物质(汗、涕、唾、尿、粪便等)按照特定的路径输送(排解)到体外的过程。
以上气机功能也包括人体对药物的输送和排泄以及对中医按摩、熨灸等物理疗法产生刺激后的信息传递等。
就五脏而言,心主行血,输送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肺主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送水谷,主升清(转输精微物质),主统血。肝主疏泄(调节、疏泄、宣散人的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肝还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摄纳肺气。这些都是五脏正常的气机功能。
马艳东还认为各脏腑组织之间的气机运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交集的。在人体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纵横交错的、互通的气机网络系统。就像铁路、公路、航空、海洋共同构建的立体、交叉运输网络一样,四通八达,而又相互影响。如肝主升,可促进脾升,肝又主降,又可促使胃降。“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临症指南医案》)。“肾主上升,心火下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等。
𝄂气化𝄂
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天地万物都是气化的产物。《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