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朱婉华,1949年11月出生,原江苏省南通市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继承人,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暨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所长。
1992年,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创办初期,患者慕名前来。 “我觉得一个现代中医人的性情、见地、勇气在她身上都能找到,她做得还不错。”这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对其爱女朱婉华的评价。
在朱婉华创办的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成立10周年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给朱良春写来一封贺信,其中一句话非常有分量——生女当如朱婉华,体现了老一代中医人对她的认可和厚爱。
1969年3月,高中毕业的朱婉华,被安排到南通市海门江心沙农场下乡务农,这一干就是4年。回忆这段往事,朱婉华从不抱怨苦与累,反而感慨青春无悔。
“在农村的历练,练就了我吃苦耐劳、敢担当的品性,我很感恩这段经历。”朱婉华说。
这些锻炼,也为朱婉华此后的人生道路选择埋下了伏笔。
抛下“铁饭碗”艰苦创业
朱良春有子女7人,人称“朱家军”,其中5人从医。朱良春在子女中选择朱婉华作为学术继承人,是因为她突出的个性,不轻易认输,且敢说敢做。
1978年,已经回城的朱婉华被江苏省卫生厅调往南通市中医院随父亲学中医。得到父亲亲炙,从上世纪80代起,朱婉华相继主持完成多项部省市级科研成果:“顽痹(类风湿)从肾论治”“朱良春主任医师痹证诊疗软件”“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研究多次获得江苏省及南通市的科技进步奖。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在朱良春和兄弟姐妹的支持下,朱婉华辞去公职,创办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
谈及为何甘愿抛下“铁饭碗”,而选择风险重重的创业,朱婉华坦言:“为了能更好地总结父亲的临床经验,嘉惠病人。”
创业之初,因为资金紧张,朱婉华就租了四间破旧平房,进行了简单装修。但没过几个月基本上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朱良春父女还有几名退休的老医生,就在那样的环境里给患者看病。不管多苦多累,朱婉华始终记得父亲的话:“作为一名医生,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苦读、耐得住清贫。”
正是凭着这股坚韧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创业不久,她又大胆租赁下当地一制药厂车间,组建成立制剂室,以父亲的学术经验为依托,主持研发治疗风湿、肿瘤、肝病、脾胃病、皮肤病等疑难病的21种医院制剂,为专病用药、专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矢志不渝醉心中医
2006年9月,时年57岁的朱婉华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决定二次创业,创办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现南通良春中医医院)。
医院成立后,朱婉华带领团队走在科研创新的一线,斩获部、省、市级别的科技成果进步奖10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和全国痛风协作组组长单位,朱婉华带领协作组成员单位的专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痛风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经过13年的努力,医院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二级中医医院,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
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朱婉华带领团队成员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