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10•学术与临床11:《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治法

    时间:2019-11-15 15:56:0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闫早兴  浏览: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中医学成就,其中尤以经方和辨证论治体系光耀千古,以至于书中其他医学成就不为中医学界熟知。实际上,张仲景在著作中还记录了丰富、实用、有效的外治方法,展示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


    官窍外治法

    官窍也称“九窍”即耳、目、口、鼻、咽喉及前后二阴。官窍与外界环境相通,对内通过经络络属,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经官窍给药,一方面可以使药效作用于局部,可治疗官窍局部病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官窍与脏腑的联系,经官窍给药治疗人体内部的脏腑疾患。

    鼻疗法

    鼻疗法包括嚏鼻法和塞鼻法。

    嚏鼻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取少许吹入鼻孔以刺激鼻腔黏膜,催嚏以达通关开窍、祛除病邪的治病方法。仲景多应用此法治疗气闭心神等急症。

    “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治方菖蒲屑纳鼻两孔中吹之。”(《金匮要略·杂疗方》)

    气闭心神多因情志过极,心气被遏,肺气不利,心肺气机同时阻滞,气停胸中,上逆而成,仲景对此分别应用气味辛温走窜药物,如菖蒲屑、皂荚末等吹入鼻中,以开宣清窍、豁痰醒神。后世医家进一步对嚏鼻法进行了拓展和完善,《理瀹骈文》:“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畜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不必服葱豉汤也”。

    塞鼻法是将药物塞入鼻孔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金匮要略·痉湿暍病》)

    本条原文未指明用何方药,后世医家依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此做了补充,如《本草纲目·卷三十三瓜蒂》云:“湿家头痛,瓜蒂末少许,搐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愈”,可资参考。现代研究证实,鼻腔黏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淋巴和毛细管交织成网状,且黏膜极薄,药物可迅速经鼻腔吸收后进入大循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舌下含咽法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及神志,并开窍于舌。仲景利用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关系,通过舌下含药法用以治疗急危重症。

    “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治方菖蒲屑纳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着舌下。”(《金匮要略·杂疗方》)

    桂屑即肉桂末,肉桂辛、甘、大热,通过舌下给药能迅速发挥开心窍的作用,现在急危重病人尤其是心脏疾病的治疗很多采用舌下含服法,快速起效。

    阴道给药

    阴道是女性生殖通道,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阴道给药能够直达病所,作用明确,在妇科病治疗中优势明显,时值当下也是临床妇科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矾石三分、杏仁一分,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里内之,自然温。”(《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阴道与女子胞相连,仲景在本篇中分别使用矾石丸治疗湿热带下,蛇床子散治疗寒湿带下,均灵活运用阴道给药的外治法,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黏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伤寒论》233条)

    本条所论阳明病津液内竭,不能滋润大肠,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虽有便意,但大便干涩难排,此证与阳明热实燥结证有所不同,故不可用承气汤类攻下。仲景因势利导,用蜜煎导法通便。此外还有治疗妇人阴吹的猪膏发煎也是直肠给药方式。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