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医药学科建设是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重点专科建设,是中国医学临床发展的重要特色,也是该专业在临床发展方面得到行业认可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医心理学是20世纪后期在中医学与西方心理学交叉发展中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中医药学中具有传承与创新明显特征的学科之一,通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中医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汲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基本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故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薛崇成是我国资深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医心理学的开拓者,1956年就发表了《中医的气质学说与辩证唯物的神经类型学说及唯心的和机械唯物性格类型学说的比较》的论文。1964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医人格“阴阳分型量表”。
1985年,“中医心理学”这一名词被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首先提出,后被广泛采用。中医心理学既不是原始意义的中医学,也不是完全的西方心理学,而恰恰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认为是一个传统的思想,但又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中医心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中医心理学的诞生
1985年是中医心理学诞生之年,在中国的中医药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预示着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形成过程当中:如王米渠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中医心理学》专著;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薛崇成、杨秋莉制订的“五态性格测量”为中国原创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的量表;四川省心理学会与成都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性“中医心理学研修班”;成都中医学院首次开设“中医心理学”选修课并举办“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的学术研讨会”;多所中医院校及研究机构编写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心理学》;福建中医学院首先建立了“中医心理学研究室”等。
学术组织的建立
中医心理学的学术组织建立和事业发展经历曲折的过程。1984年秋南京多所中医学院发起“中医心理学研究会筹备组”。1992年“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批准成立二级分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6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正式建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
早期中医心理学的学术发展
1985年以后中医心理学的学术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论文增多,著述丰富。20世纪80年代,共发表论文1000多篇。薛崇成、汪卫东等一些有关中医心理学的研究论文已经在美国、日本的杂志或刊物上发表。国内已经有150种左右书籍公开出版。二是教育先行,培养人才:多个省市中医院校都先后开设心理学、中医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并相继成立了心理学、中医心理学教研室(研究室)。后期全国中医院校基本上都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率先于2001年建立了“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中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专业或者“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专业;2002年,贵阳中医学院被批准了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方向第二学士学位的资格,这在全国中医院校是第一个;在中医药院校中,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心理卫生方向的学生,2001年在全国招收中医学(医学心理方向)5年制本科生;2003年又申报获批应用心理学学科点,招收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方向)5年制本科生。2002年7月在贵阳成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医心理学教学研究会”。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2006年,中国成立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中医心理学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重点学科的建立
2009年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首次将中医心理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二级学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被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这预示着中医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2012年,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单位发展为8个,使这个新型学科得到了扶持性发展。2012年到2014年间,全国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将中医心理学自主设置为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立与自主设置二学科,是中医心理学从民间学术组织走到国家、政府与中医药行业认可的独立学科,这是一个历史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