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前的SARS到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医学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的疗效明显,得到了各方认可。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医全程、深度介入治疗,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参与各类重大疫情防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效果。就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日前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他认为,我国历史上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所积累的经验,对当今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他建议,应从制度建设上将中医药纳入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
中国中医药抗疫史悠久
胡镜清说,中医药抗疫一直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篇章,对保证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不可没。“相比历史上西方疫病爆发经常导致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人口损失,数千年来我国人口基本保持平稳增长,一直到清代人口大幅增长。”
他介绍,自西汉一直到明代,我国人口数基本上在4600万到6000万之间波动。到了清代,虽然从现存的文字记载看,这一时期瘟疫流行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但此时中医温病学已经诞生,并在大江南北盛行,清代人口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至乾隆年间人口已超过2亿人。
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就有了疫情的文字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元明清时期,疫病的流行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元朝(1271~1368年)疫病流行年份多达30余年,明朝(1368~1644年)跃至118年,清朝(1644~1911年)高至134年。
“据此推算,明清两代几乎有一半的年份都有疫病流行。其时不但疫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疫病的传播面越来越广,跨省的疫病也时有出现。”胡镜清说。
到了新中国时期,我国卫生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回顾建国后的几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依然是一把利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胡镜清介绍,1954年、1955年,石家庄市乙型脑炎流行,采用中医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1955年卫生部两次派遣工作组前往石家庄市调查1954年中医治疗乙脑的情况,随后卫生部作出决定,“必须重视和推行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数据显示,1954年石家庄市中医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31个病例,其中半数以上皆系极重型病例,无一死亡,达到了100%的治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中医药抗疫不仅仅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为世界抗击烈性传染病贡献了中国智慧。
据介绍,“天花”在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最晚在明代我国就率先研制出“人痘接种术”用来预防天花,效果显著。百余年后英国的医生琴纳在实践人痘接种法的基础上,于1796年发明了牛痘接种术。由于牛痘接种术在全世界的推广、传播,天花得以控制,直至1979年10月26日WHO在内罗毕宣布全球消灭天花,这是人类真正第一次控制了一个烈性传染病。
“我国人痘接种法发明的意义,远不止于它是牛痘发明之前预防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