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预后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从临床宣告治愈,到完全康复,新冠肺炎患者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康复阶段。目前,在疫情暴发中心,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已接近六万名,不少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面临着康复期身心不适症状的困扰。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此次疫情中,武汉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患者出院后的集中隔离点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并且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开设康复门诊,为患者建立一对一跟踪、全流程覆盖、多手段治疗的全方位服务。自此,新冠患者完全康复的“最后一公里”开始逐步打通。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中规定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
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开诊
符合这一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上宣告治愈,进入康复阶段。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患者仍有困扰: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心慌、胸闷的症状也许依然存在,一些重症患者的肺部损伤严重,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3月21日,湖北省的治愈人数已达59432人。这意味着,湖北省已经有接近六万名患者面临着康复阶段的“难题”,并且这一人数还将不断增加。
医学界能达成共识的是,从临床治愈到完全康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在此情形下,调理经验丰富、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成为了这一阶段的必然选择。而古代中医早在千年前就提出的“治未病”理论中的“瘥后防复”(痊愈后防止疾病复发)思想,无疑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贡献了智慧。
一个难题:“瘥后”如何“防复”?
3月5日,一条“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隔离期间死亡”的新闻引爆网络。虽然患者的死亡原因未有定论,但这一新闻事件无疑引起了公众对于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早在2月上旬,在武汉一线抗疫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就已经注意到:一些患者出院后,又出现了低热现象,舌苔呈厚腻甚至是腐腻状,仍有倦怠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他将这种情况定义为中医所说的“余毒未清,正虚邪恋”。而重型、危重型患者肺部出现纤维化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