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中医疑难病辨治规律

    时间:2021-3-24 9:35:4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李庆生  浏览:

    中医辨治疑难病,应当病证结合、辨证为要,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逐机而治,和顺功能、动态调整,心身同调、重视医护;正确辨识把握疑难病的特点,从错综复杂的发病条件及疑似难辨的临床表象中,知常达变,以常识变,以“和”识“变”,识“和”辨“不和”,抓住人体内外、阴阳、脏腑、气机、身心失和与不和的关键病机,主以“和调”之法治之;勿求速效急效,慎用峻猛方药,多宜逐解网结,以调达和。同时,注意邪实危急重者,当急攻其邪;正气虚弱至极者,速补其至虚。

    准确把握疑难病的特点

    疑难病的基本认识

    疑难病,中医常言其为疑难杂病,或称之为疑难病证,或言之为疑难杂证。细究之,疑难杂病,可有疑难病与杂病之不同。

    疑难病,即是临床表现疑似难辨,用单一的辨病或辨证方法难以辨清,诊治较难的特殊之病。一般而言,大凡具有“难诊、难治、难愈”,或是“少见、罕见、疑似”,或是“夹杂太甚、复杂多变”等特点之一者,均可归为疑难病。

    杂病是中医学特有的一个范畴,主要指分类与归类较难,治法较广,不易归入传统或一般类别中的病证。传统上多指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体系以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科之外的各种病证。

    临证时,亦可见不少危急重症也较为难治,但宜归入“急(重)症医学”范畴。因其诊治有着许多特定要求,不纳入本文所论范畴。

    疑难病特点及其成因

    由于成因(诱因、发病条件)及其病机较为复杂,疑难病具有非典型性、疑似性、罕见性、危重性、多样性、交叉性等特点。

    其主要成因多为:一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增多甚而恶化。癌症、过敏性疾病、结石病等增多即是例证。二是社会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难治难愈的心身性疾病越来越多。三是生活方式的负性因素增多,如过劳、过逸、过食(饮食结构不当)等。四是惰性心理因素增多。五是疾病谱不断变化。新发疾病不断出现,或有的常见病的发病特点、阶段特征、发病年龄已不明显或不典型。六是盲目治疗或失治、误治、过治的医源性疾患增多。七是微观、超微观或多学科的超前诊断发现的特殊疾病越来越多,但多缺乏系统的诊治规范。民众遇此状况,多选择中医药诊治,但中医“无证(症)不辨”而诊治皆难。

    疑难病诊治难点

    诊断不易 病情复杂,病机多变,临床表现非典型性突出,疑似病证较多;多种疾患多个证候相兼并现、交织缠绵,辨病辨证不易;发生率较低且病证罕见特殊;缺乏传统理论依据或诊断标准;微观检查异常但临床表现不明显,中医诊断缺乏辨病、辨证诊断的依据。

    治疗较难 不易明确治疗的切入点,影响治疗的精准度;治疗需要兼顾解决的问题较多而难择重点;病多沉疴缠绵,治难速效急效;缺乏可资借鉴的治疗方案或经验;缺乏疗效标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时效性与量效关系较难把握。

    预后难测 由于其发生几率较低,医者对其病变规律认识不足,有的较易复发,较难把握其预后,系统的治疗与康复较难。

    病因病机关键在于失和不和

    主要发病学关系及其特点

    多因致病,杂合而成,邪正盛衰多变,人体失和不和,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