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名医名方---- 化痰止嗽汤

    时间:2021-3-24 15:06: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  浏览: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

    组成:法半夏12克,橘红12克,茯苓15克,枳壳15克,桔梗9克,浙贝15克,竹茹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

    功能:化痰降气、清肺止嗽。

    主治:内伤咳嗽,证属痰湿蕴肺,兼有郁热,或痰热郁肺者。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黄或白,或痰黏而少,咳吐不利,胸闷,气短,舌红,苔厚,脉滑。

    服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3份,早中晚各服1份,饭后半小时服用。

    方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嗽治疗当从肺、脾着手,内伤咳嗽尤是如此。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湿生痰,上储于肺,痰阻气机,肺失宣肃,气逆而咳。方中法半夏、橘红苦温燥湿,化痰止嗽,用为君药。痰嗽日久,气郁化火,痰热蕴肺,咳痰黄多,痰火煎熬,痰黏不利,故臣以茯苓健脾渗湿、竹茹化痰清肺、浙贝润燥化痰。内伤咳嗽,痰阻肺气,胸闷气短。《活法机要》云:“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枳壳、桔梗,一升一降,理气宽胸,且重用枳壳,配合君药,以降气化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生姜辛温,与半夏相伍,和中化湿,除痰降逆,此三者为佐药。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与茯苓同用,又杜生痰之源,为佐使之用。诸药同用,脾湿祛,肺气调,痰热清,咳嗽愈。

    加减:痰湿较重,胸闷脘痞,苔白厚者,法半夏、橘红加至15克,茯苓加至20克,再加石菖蒲15克、砂仁9克理气醒脾、燥湿化痰。受凉易咳,舌苔薄白满布,或舌两边有黏沫苔者,加羌活9克、防风9克、淡豆豉9克祛风散寒、升阳化湿。痰热郁肺,舌红,苔黄腻者,竹茹加至20克,再加枇杷叶15克、胆南星9克、连翘20克、酒大黄6克清泄肺热、化痰止嗽。顽痰胶结,咳吐不利者,加海浮石9克、青礞石12克清肺化痰。胸闷气短,下肢浮肿者,加葶苈子15克、桑白皮9克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久病入络,胸闷气喘,唇甲发绀者,加蜜麻黄6克、水蛭3克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鑫 甘肃中医药大学 王淼 李爱玉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