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70年,擅长诊治急症、疑难重症。主张辨证应首辨病机,倡导“病机辨证十三条”,创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花类药是周仲瑛临证时常用的配方佐使之品,其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多种病症。通过病案整理得出周仲瑛使用频次较高的花类药物共计20种:红花、旋覆花、白残花、菊花、厚朴花、野菊花、丁香、款冬花、玫瑰花、槐花、凌霄花、辛夷、金银花、绿萼梅、荠菜花、合欢花、月季花、鸡冠花、密蒙花、佛手花。现按主要功效进行分类,并将其应用特色及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理气解郁类
花类药材气味芬芳、质地轻柔、轻扬浮散。芳香之气轻灵走窜,故能条达肝木,调肝气以解郁,代表药物如玫瑰花、绿萼梅、合欢花等。
玫瑰花性温味甘,归肝、脾经。周仲瑛临证时善将其用于肝木乘脾证,玫瑰花行气疏肝,乌梅肉酸涩收敛生津,疏敛并用。周仲瑛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验方“滋胃饮”中亦有此对药组合,舒肝柔肝,酸甘养阴,疗效显著。
绿萼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胃、肺经,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功效。除常用于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证,周仲瑛还将绿萼梅拓宽应用于气机瘀滞之心系病症,常用绿萼梅、川芎、丹参三药配伍,通行气血。合欢花是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不仅疏肝理气,更是解郁安神之佳品。周仲瑛常以合欢花与玫瑰花、绿萼梅、酸枣仁、龙眼肉、夜交藤等安神药物配伍应用。另癌症患者常有郁结之相,周仲瑛提出癌症“起于无形之气,继成有形之质”,故而辨治此类患者常伍入合欢花、玫瑰花等一两味理气解郁之品。
疏肝和胃类
脾失健运,湿浊困脾,土壅则木郁,或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出现土木不和之证。花类药芳香辟秽、化浊燥湿,具有疏肝和胃之效,常用药如白残花、厚朴花、佛手花、丁香等。白残花是周仲瑛的特色用药之一。白残花主产自江苏省、山东省的部分地区,是粉团蔷薇的花,具有清暑、和胃、止血之功效。
厚朴花和佛手花均能理气宽中,化浊和胃。临证脾胃病常见气滞胃脘,症见脘胀连胁、噫气不畅、呕恶食少等,周仲瑛常以一贯煎、连梅汤、左金丸加减,同时配伍玫瑰花、佛手花、厚朴花等理气且不辛燥之品,以防劫伤胃阴。三药功似而有别:厚朴花味苦性微温,理气宽中、芳香化湿,善治湿邪困脾、气滞胀满;佛手花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善治气滞疼痛、胸闷痞满,此两者偏行气分;玫瑰花疏肝理气、活血散瘀,兼入血分,三药合用则气血并调,肝胃同治。
丁香辛温芳香,功效暖脾胃、助肾阳、散寒湿。周仲瑛指出,丁香擅温中焦而行滞,尤善降逆,是治疗胃寒呕逆、嗳气的要药,常配柿蒂、竹茹同用;又入肾经,温下元,可配蛇床子、九香虫治疗阳痿早泄。此药辛温走窜,外用亦佳,如丁桂散(丁香、肉桂)贴脐散寒止痛,还可纳鼻用于宣通开窍,研末外敷治疗早期乳痈等。周仲瑛认为,公丁香较母丁香效力强,故临证习用公丁香。
清热散邪类
花类药性多辛、苦,具有清泄火热之功,同时体轻质柔,轻清上行,偏行肌表,开宣毛窍,辛散祛风,解表散邪,常用药如菊花、野菊花、辛夷、金银花、密蒙花等。
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品种较多,目前临床常用有黄菊、白菊和野菊花。《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野菊花辛散苦降、清热解毒之功尤甚,周仲瑛指出,风热表证常用白菊,清热解毒常用黄菊、野菊花。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功尤甚,是历代治外科疔痈之良药。菊花与野菊花功效相似,但野菊花“清”肝作用强而白菊花意在“平”肝,无论是清热解毒还是清肝息风,野菊花作用更佳。
辛夷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是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要药。偏寒偏热的表证均可配伍应用。周仲瑛指出,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效应,因此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常配伍辛夷以缓解鼻痒流涕的症状。金银花芳香疏散、透热达表,又擅清热解毒、散痈消肿,在风热表证、热毒内盛或痈疮阳证中常用。密蒙花清热利湿、明目退翳,为眼科专用药。临证用此药配伍清肝明目之菊花、青葙子、谷精草治疗目赤肿痛,或配伍养肝之枸杞子、女贞子等治疗视物昏花。
降气化痰类
花类药大多能疏畅气机,芳香化浊,助脾健运,而脾运得健,则津液正常输布,不易化湿生痰聚饮。旋覆花、款冬花是此类花类药的代表。旋覆花善降气化痰平喘咳,降胃气止呕噫,消痰行水除痞满。临床常应用于痰饮伏肺、痰浊中阻引起的诸多病症。如周仲瑛常在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基础上合用旋覆花以降气温肺化痰;或桑白皮汤合旋覆花加减,以清肺泄热,降逆平喘;或与赭石、法半夏、降香等药配伍,以降逆胃气,止嗳止呕。款冬花辛温而润,止咳化痰,治疗咳喘无论寒热虚实、病程长短皆可配伍使用,见于古今诸多治咳喘方中。周仲瑛临证治疗咳喘证,常以款冬花配伍麻黄、射干、杏仁、紫苏子治疗风寒咳喘;配伍桑白皮、炒黄芩、金荞麦根治疗风热咳喘;配伍紫菀、百合、玉竹、羊乳润燥止咳治疗阴虚咳喘。
通利活血类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调和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花类药气味芳香可行气,色多红赤能入血,凡气滞血瘀证,皆可取之调和气血,常用药如红花、玫瑰花、凌霄花、月季花等。
红花是治疗癥瘕积聚、瘀滞肿痛之要药。周仲瑛指出,红花的使用需关注量效关系,红花多用则破血,故妊娠妇女、有出血倾向者要慎用;但少用可生血,故而对于血滞血虚,可配伍3~5g红花,能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月季花和凌霄花均是妇科和血调经常用药,用于因肝血郁滞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闭经等症,常与玫瑰花相须使用。凌霄花性寒,既能破瘀通经,又兼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本草求真》言:“凡人火伏血中,而见肠结血闭,风痒、崩带、癥瘕,一切由于血瘀血热而成者,所当用此(凌霄花)调治。”
凉血止血类
部分花类药性质寒凉,味多甘苦,常归心、肝、脾经,清泄血分之热兼具止血之功。因热盛迫血妄行,损伤血络,出现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中漏下等各类出血,皆可酌情配伍使用,如槐花等。
槐花是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性寒凉,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各种出血证。周仲瑛临床习用槐花治疗下焦血热出血诸症,如配槐角炭、炙刺猬皮治疗痔疮出血;配败酱草、凤尾草、椿根白皮治疗肠风便血,赤白下痢;配白茅根、小蓟治疗血淋;配鸡冠花、侧柏叶治疗崩中漏下、赤白带下。药理研究表明,槐花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证实其有止血之效。同时槐花入肝经,对于肝经郁热或肝火上炎者,可与焦栀子、菊花或野菊花等配伍清泻肝火。
典型案例
患者,男,58岁,2007年9月19日初诊。主诉:胃部胀满间断发作1年。刻诊:胃部时有痞胀阻塞感,嗳气,纳呆,多食不舒,口干,时有心烦意乱,心悸手抖,胸膈有一过性放射样疼痛,小便黄,大便溏,每日二三次。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滑。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诊断:胃痞,心悸。病机:心胃同病,热郁气滞,津气两伤。处方:太子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炒白芍10g,黄连3g,北沙参10g,丹参12g,制香附10g,紫苏梗10g,砂仁(后下)3g,厚朴花5g,玫瑰花5g,煨木香5g,法半夏10g,陈皮6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10月24日二诊:食纳好转,餐后无胀塞感,嗳气为舒,心烦易怒感基本缓解,胸痛发作减少,颜面有痒感,眼角明显,大便通畅成形,每日1~2次。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滑。初诊方加旋覆花(包)5g,茜草根10g,苍耳草15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21日三诊:近来胃无痛胀,食纳知味,稍有嗳气,口干不显,胸膈隐痛感缓解,大便正常。初诊方去法半夏,加白残花5g,旋覆花(包)5g,茜草根10g,麦冬10g,蒲公英15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至2007年12月底,胃脘无明显不适,胸膈隐痛基本缓解,纳食可。
按:本例患者辨证以气滞、热郁、中虚表现为主,先以香砂六君子汤运脾健胃,理气和中,补中寓通;津气两伤,故以太子参代替党参益气生津;热郁津伤,胃阴不能濡润,加沙参、白芍酸甘养阴,少量黄连清胃中郁热;久病由气及血,胸中时有疼痛,故取丹参饮、香苏散之义,心胃同治,行气活血止痛;再佐以厚朴花、玫瑰花理气而不辛燥,时时顾护胃阴。虚实合治,通补兼施,故而一诊而效。复诊时因胃痞缓解,以胸胁疼痛为主,故加用旋覆花、茜草根,取旋覆花汤之义,加强理气和络之力;苍耳草疏散风邪,对症治疗颜面瘙痒。三诊时病情进一步好转,在初诊方基础上去辛温之法半夏,加清热兼疏肝和胃之白残花,养阴生津之麦冬,清热解毒之蒲公英和健脾和胃之山楂、神曲,诸药相互配伍,取得良好疗效。
周仲瑛认为花类中药具有轻柔、透散特质。“轻柔”是指其芳香透达、轻灵之特性,不易耗伤正气。如临床常用疏肝理气的药物虽多,但理气之品多偏辛香燥热,易耗伤阴血,同时肝气郁结极易化火而伤阴,尤其对久病兼有阴血不足之体,选药应当慎重,此时药性平和之花类理气解郁药就是最佳选择。“透散”是指其擅于疏利气机、调畅气血,多能促进气机升降出入。如女子以肝为先天,又因经、带、胎、产,有气常有余血不足的生理特点,而花类药调达气血又兼性质平和,故妇科病证中常常配伍。徐之才《药对》中提出“轻可去实”,花类药亦如是。虽是质地轻柔之品,只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使用得当,轻剂亦可取得良效。正如周仲瑛推崇的孟河名家费伯雄所言:“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李柳 叶放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