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尤擅脾胃病的中医药防治、调护。张小萍认为胃溃疡是一种身心疾病,临证多从“虚、郁、湿、瘀”辨治,疗效显著。现将张小萍治疗胃溃疡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从虚论治
虚是胃溃疡的发病基础。张小萍认为从虚论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胃溃疡的病位在脾胃,治当健脾益胃,临床多用自拟的张氏益胃汤加减化裁,保护胃黏膜、修复溃疡损伤。②健脾先开胃,胃纳正常则脾化有源,精微充足,正气旺盛,驱邪外出。③部分胃溃疡患者常见胃脘部不适,张小萍认为此乃脾阳胃阴失衡所致,应以恢复脾阳和胃阴的平衡为目标来治疗。
从郁论治
情志郁结是胃溃疡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张小萍认为从郁论治应注意以下三点:①气机升已而降,降而后升,气机升降有度则郁结自除,临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脾共调,调畅气机。②张小萍认为,临证还应重视语言沟通,告知患者良好的治疗预期和引导患者回忆舒适愉悦的事情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疏解郁结之气。③针对胃溃疡患者伴有的失眠、多汗等神经官能症,临床多用药对加减施治,如多汗可用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失眠可用远志、酸枣仁安神定志,效专力强。
从湿论治
湿是人体水液代谢紊乱化生的病理产物,是胃溃疡进展、转归的重要因素。张小萍基于自身临证,体悟总结出湿邪致病的特点:湿邪来源广泛,外感、内伤和药毒皆能损伤脾胃而生湿,还易伤脾阳,主张通过调适起居、饮食和合理用药,阻断湿邪产生的源头。湿为阴邪,易伤脾阳,日久易趋化热,妄投苦温燥湿之品,会助长湿热病邪的滋生,临证应依据舌象明辨湿热的有无和偏盛后,施以方药。
从瘀论治
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脾胃之为病者必气血不和,易生瘀血。张小萍认为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胃溃疡的治疗始终。张小萍临证主张使用三七。胃溃疡活动期溃疡面渗血、水肿,胃络解离出血,临床多用白及、藕节收敛止血,炭用最佳;愈合期临床多用当归养血活血;疤痕期临床可用川芎、延胡索行气活血,祛瘀生新。
典型医案
患者,女,65岁,2019年7月2日初诊,主诉胃脘部隐痛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自行服用“奥美拉唑”后,症状缓解。刻见:胃脘部隐痛,喜揉喜按,偶有打嗝,无反酸、烧心,口干,不欲饮水,纳差,夜寐差,小便黄,大便黏滞。舌质淡红,舌体偏大,苔薄黄腻,脉弦数。
诊断:(脾胃气虚,兼夹湿热型)胃痛。
治则:健脾益胃,清热利湿。
方选张氏益胃汤加减: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甘草6g,黄连6g,白及15g,炒枳壳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三七6g(合药冲服)。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7月9日二诊:患者胃脘部隐痛时间缩短,诸症均有好转。守上方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
7月23日三诊:患者胃脘部隐痛基本缓解,未诉其他不适,继续守上方服用4周,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方选张氏益胃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为君,益气健脾升清;臣用法半夏、陈皮、茯苓利湿通降胃气,升降相宜,健复脾胃气化;佐用木香、砂仁理气和胃止痛,炒枳壳行气止痛。配三七粉活血祛瘀,助生新血,消肿定痛,炙甘草调中补虚,缓和诸药。二诊考虑患者老年女性,平素情志不遂,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夜交藤、合欢皮开郁安神助眠,肝郁解则症易除,遂用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三诊时患者诸症缓解,继服上方4周,随访3月未见复发。临床上胃溃疡患者多为虚实夹杂证,复发率较高。(袁名钰 董必成 张润垚 李志田 江西中医药大学 李龙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