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毅刚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甚佳。其针灸技巧独特。现将其医案整理如下。
面瘫案
案一:杨某,男性,57岁,2009年2月17日首诊。主诉左口眼歪斜2天。症见左额纹消失,左眼闭合露白4mm,左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向右歪,鼓气、吹口哨漏气,微发热,不汗,纳可,大便干燥,口干喜饮温水,小便利,舌淡苔白,脉弦。
诊断:(风寒袭络型)口㖞(西医称为面神经麻痹)。
治则:针刺患侧翳风、面动、阳白、太阳、迎香、下关、地仓、颊车、人中、对侧合谷。翳风、面动穴加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痊愈。
案二:王某,女性,51岁,2009年5月13日首诊。主诉右眼闭合不全2月。症见右侧额纹变浅,右眼闭合不全1mm,不露白,右眼眶下皮肤时有不规则跳动,基本能完成抬眉、皱额、吹口哨等动作,但感力稍差。食可、纳可、眠安,舌淡红苔薄黄,脉小弦。
诊断:(气血不足,风寒袭络)面风(西医称为面瘫后肌痉挛症)。
治疗方法:采用缪刺。针刺健侧穴为主,取穴与案1面瘫取穴同,TDP照射原瘫痪侧。电针接健侧穴。治疗2个疗程后面瘫及右眼肌痉挛基本痊愈。
按本组医案的治疗以翳风为主穴治疗。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位于面神经管茎乳孔出口处,为面神经病损好发部位。面动穴是王毅刚临床经验用穴。面动穴定位为沿前发际自头维穴向枕后延长线与耳尖直上的交点,针尖向太阳穴方向平刺。王毅刚认为,针刺治疗面瘫,患侧经过较长时间针灸治疗激惹,肌张力升高,局部面肌出现异常兴奋,发生面部紧绷感,或局部肌肉不自主跳动,通常好发于眼眶及口唇周围。若继续针刺患侧,更易加重肌紧张。采用缪刺法,刺健侧,用健侧兴奋灶以平抑患肌紧张,促健侧与患侧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以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左右对称的目的。
阴道抽痛症案
吴某,女性,40岁,2010年3月17日首诊。诉阴道抽痛反复发作2年。症见睡觉时每每感觉阴道发紧、发胀、牵扯样疼痛不适。常于睡眠中痛醒,同房后加重。腹部不痛。纳可,寐差,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追述病史,4年前行膀胱口肥大手术切除,西医除外占位性病变。
诊断:阴道抽痛症。
治法:取穴关元、曲骨、气海、双大赫、双子宫,百会、双安眠、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得气后,上电针关元、右侧足三里,曲骨、左侧足三里,配合TDP照射下腹部。留针30分钟,同时嘱患者不时做提肛收缩阴道的动作。治疗5次后感觉阴道抽痛明显缓解,嘱坚持治疗直至痊愈。
按本案系临床杂病范畴,与精神情绪因素有关。王毅刚在治疗此类临床疑难杂症方面,一方面十分注重精神调制,针刺治疗注重调神取气。如配穴上运用百会、四神聪、安眠等,具益气调神、醒脑豁痰之穴位。另一方面配合适当的动留针技术。如留针同时提肛,收缩阴道,或做咳气咽动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颈椎病案
蒋某,女性,37岁,2009年5月22日首诊。主诉左颈肩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症见颈左侧肌肉酸疼、压痛,疼痛涉及左风池、肩井,得温痛减;倦怠乏力,纳可,大便稀,月经延后,量少色黑;舌淡苔薄白,脉细。3天前有受凉史。查:颈部肌肉僵硬,自天柱穴向肩部牵扯,颈部及肩井穴压痛明显。X线检查有颈椎生理弧度变直。
诊断:(风寒外束,颈筋痹阻型)颈筋痹(西医称为颈型颈椎病)。
取穴:取左风池、天柱、新设、定喘、肩井、阿是穴、外关。针刺得气后,配合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较前明显好转,嘱继续坚持治疗至症状消失。
按颈肩四针穴位(天柱、新设、定喘、肩井)为王毅刚治疗颈肩痛症穴法经验,广泛应用于颈肩痛症,疗效显著。其新设穴(奇穴)为风池穴直下约当第4颈椎横突尖端,当斜方肌外沿,第4颈神经后支;天柱穴(足太阳经)于项后发际旁开1.3寸,为斜方肌起始部,深部有头半棘肌,枕大神经干;定喘穴(奇穴)大椎穴旁开0.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舌锯肌、头最长肌、半棘肌,布有第7、8颈神经后支;肩井(足少阳经)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有斜方肌,深部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肩胛上神经。临床对症加减法:颈椎病上颈段头痛头昏加风池穴;颈椎病下颈段上肢麻木疼痛加外关或合谷;肩周炎肩关节痛加阿是穴2~3个。(彭支莲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