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汉唐时期柏实在养生服食中的应用

    时间:2023-3-9 15:03: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郭幼为  浏览:

    柏实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中药材,其声誉的获得一方面是基于自身药效,另一方面则基于某些树木崇拜的心理因素。本文追寻汉唐史上的柏实,重点从中医药用、服食养生等方面进行深层探讨,从而揭示其横跨药、饵、养生三维度,并能够探寻到药用、食用以及养生三者兼具的历史文化因子。

    柏实的药用植物志

    从《神农本草经》到《新修本草》再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会发现,柏药在中国古代的本草典籍中亦呈现如下几种特点。

    柏树入药部位和附属品在逐渐增多。《神农本草经》中记录了柏实、柏叶两种;在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中柏树的皮、枝、根以及附产品子仁等大量的出现在典籍之中。到了明朝,李时珍便综合以上诸家所说,构成今日柏树的药用体系。

    在《神农本草经》中柏实位列上品。该书与古代方士存在历史渊源关系,其三品分类或是受到方士服食成仙思想或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而在该书关于柏实的记录中也多记有成仙的基本条件,即“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等词汇。柏叶也在道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被附着了更多的宗教意味。除继续录有“不饥”“不老”“轻身”“延年”“发不白而长生”等字眼。最明显的莫过于陶弘景提示用柏叶入药时要“忌取冢墓上”。为何要忌取冢墓上的柏,冢上松柏一方面是如《史记》所云,“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也”,看重了松柏的这种具有宗教权威的社树性质,可以镇压诸邪。另一方面因松柏寿命较长,人们往往种植松柏来寄托对亲人友人的哀思。正如前述《新修本草》逐渐清除宗教鬼神痕迹一样,这种忌“冢上松柏”的提示在《本草纲目》中便没了作用,李时珍转引陈承的说法“陶隐居说柏忌冢墓上者,而今干州皆是干陵所出,他处皆无大者,但取其州土所宜,子实气味丰美可也”,使各处之柏皆可药用。

    柏实的药食同源

    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凡食性与药性相顺,会增强药物的作用;食物与药性相反,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早在汉时,柏实在房中养生与治病驱疾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使得其在当时需求量可能已经很高,所以崔实才会在《四民月令》录有,“七月收柏实”。到了唐朝,柏子仁也是唐朝重要的土贡药品之一,成为雍州(包括今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及青海额济纳等地)、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代州(今陕西米脂、佳县地区)等地的道地药材。而因为对柏子仁需求过多,导致采集量加大,使得唐时一些区域资源不堪重负,出现资源枯竭的现象。《新修本草》即说柏子仁,“唯出陕州、宜州为胜。太山无复采者也”。而早在西汉时期,柏脂就已成为重要的药材商品进行买卖,这在西汉时期成书的《范子计然》中有所体现,“《范子计然》曰:柏脂出三辅,上价七十,中三十,下十”。而早在汉代及以前,柏实也广泛用于疗病祛疾,这在出土医药文献与两汉时期传世文献可以找到佐证材料,如在《武威汉简医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中即可见到柏实的身影,该方是具有房内养生功效,主要用来疗治男子有七疾及七伤。而疑成书在汉代刘向之前的房中类著作《素女经》中,同样具有房中养生性能的茯苓散中也有柏子仁,久服该散不但长生延年还“老而更壮”。此外,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有柏叶汤方的记载,用来疗治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从《本草经集注》《千金翼方》对柏实的辨证施治情况来看,柏的叶、节、子、仁、皮等部位都具有疗病功效且药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且在敦煌文献中有柏叶以及柏叶和槐皮配伍成生发及治头风痒白屑膏方和洗百疮方。从汉唐时期的方书《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以及敦煌出土文献、龙门药方来看,以柏命名的丸、膏、酒等剂型已相当完备且内外兼有,疗病的范围也较广。

    柏实的服食辟谷

    唐朝诗人李颀在《送王道士还山》便提道,“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事实上,服食是道教医学养生术中外养的重要方式。就柏来说,汉晋间的一些典籍中(《晋书》《梁书》《异苑》《博物志》)都有记载柏叶等在荒年可助粮充饥的记录,且食完后无饥饿感。而道医陶弘景也认为,柏叶与柏实“亦为服食所重,炼饵别有法。其脂亦入用”。而在疑似魏晋时期道教著作的《大清经》中亦有“服柏脂法”,反映了当时服食柏实之盛。到了唐代,道医的另一著名人物孙思邈亦在其撰就的《备急千金要方》“服食法”中记录“饵柏实方”,在其之后撰就的《千金翼方》“养性服饵”“养老食疗”中亦有“彭祖延年柏子仁丸久服强记不忘方”的记录,来指导时人服用柏实。而在敦煌出土文献中亦有记录,可见这种服食松柏槐的影响范围是较广的,如道家医方残卷中也有“临川何诠廿四岁传得方”其配方的药物为“松五两、柏花五两、侧柏者,兼绝人行处者妙”。而佛家服食养生方是受道教的影响,服食的植物种类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在敦煌出土文献佛家医方中我们亦能看到柏子仁的身影,如佛家医方第二种残卷中有柏子仁,它也与茯苓、茯神等十六味药一起组成方剂,服食该方可以“清雅、骨健身安、不惊疑、开心益智、驻颜”。

    道教服食养生体系之中,辟谷也是重要方面。魏晋之时,葛洪便言,“若得游涉之地,周所山泽间者方:但取松柏叶细切,水服一二合,日中二三升,便佳”。到了唐代,孙思邈在对《备急千金要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撰就《千金翼方》,其中在《避谷》一卷中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采、炼、服柏脂和柏实,如“服松柏脂第二”“取柏脂法”等,和“服松柏实第三”“采柏子法”“高子良服柏叶法”“仙人服柏叶减谷方”等。柏实的养生属性也使得孙思邈在《千金方》《千金翼方》都录有“仙方凝灵膏”,其药物是由36斤的茯苓加上24斤的松脂加上12斤的松仁以及12斤的柏子仁配伍而成,服用该膏后可绝谷、不饥、延年。

    在汉代,柏实因时人食之不饥而被方术士所注意。道教成立后,这一功能进一步升华,表现为柏仁被建构成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汉唐服食风气对柏实形象进行了多重文化意义建构,而文化的建构又反作用于柏实,影响到对其实际药用价值的判断,使汉唐时期的柏实与养生服食呈现出多重应用属性。(郭幼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