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孙郁芝祛浊活血治痛风性肾病

    时间:2023-5-9 16:35: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金鸿 刘光珍 张李博 王瑶  浏览:

    痛风性肾病(GN)亦称为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晶体沉积于肾脏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所致的肾损害。GN发病机制与患者代谢、炎性反应、免疫与基因等有关。有报道显示:痛风患者尸检时均存在肾脏损害。近年来中医中药对于痛风性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灌肠等多种方式,可有效治疗痛风性肾病。

    全国名中医孙郁芝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工作多年,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笔者有幸忝列门墙,跟师学习,收获颇丰,遂将孙郁芝运用祛浊活血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采撷如下。

    特色验方“痛风方”

    孙郁芝基于祛浊活血法创立了特色验方“痛风方”。其基本组成为:土茯苓30g,绵萆薢15g,桔梗10g,砂仁6g,生薏苡仁20g,丹参20g,赤芍15g,牡丹皮10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土茯苓、萆薢为君药,土茯苓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疗痛风的专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黄酮类、多糖类、苯丙素类等成分,能有效镇痛、利尿、抗炎抗氧化。萆薢能利湿泄浊、祛风除痹,与土茯苓配伍能增强分清泄浊,通利关节的作用。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萆薢中的有效成分可使尿酸分泌转运体低表达,使尿酸盐离子转运体高表达从而促进尿酸排泄。桔梗宣肺,砂仁畅中,生薏苡仁渗下,取“分消走泄,分清祛浊,清热解毒”之意,使浊、瘀、毒邪从肺、脾、肾三个不同出路而分消,痰浊得化,热毒得解。生薏苡仁、牛膝、苍术功能清热利湿。丹参、赤芍、牡丹皮入血分,凉血散血,使经络之瘀血尽除。黄芪、党参、茯苓、炒苍术、炒白术共奏益气健脾之效。其中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本草汇言·黄芪》云:“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党参性味平和,黄芪配党参,虽补气之功较人参稍逊,然无人参之易于助热上火之弊,其价廉适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久服,配茯苓、炒白术拟四君子汤之意,是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则脾胃易伤,补脾气则能健运气血,气旺则血行。孙郁芝认为炒苍术气味雄厚,其燥烈之性较炒白术为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为燥湿健脾之要药。怀牛膝、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肾之阴阳。《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牛膝解》云:“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选怀牛膝因其较川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枸杞子等能平补肾之阴阳,久服不助热、滋腻,且有养血之功,故孙郁芝常用怀牛膝配枸杞子引药下行,平补阴阳;女贞子、墨旱莲为二至丸,两者配伍能增强滋阴清热之功,且墨旱莲长于入血分止血,对于痛风性肾病之肉眼及镜下血尿皆有良效。

    特色对药随证加减

    孙郁芝临证经验丰富,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许多特色对药,临床疗效显著。

    萹蓄、乌药萹蓄功擅利湿化浊;乌药专走气分,辛开温通,温下元,调下焦冷气。对于痛风性肾病患者小腹憋胀不适,小腹触诊有抵抗感兼有蛋白尿,药效良好,萹蓄、乌药伍用,直走下焦,共奏行气散寒、利湿化浊之效。

    石韦、白茅根石韦清热利尿通淋;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韦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慢性肾炎的蛋白尿、血尿。白茅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止血的作用。石韦、白茅根合用通淋祛浊、凉血止血。

    藕节、小蓟藕节为凉血止血之专药,可广泛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善于治疗下部出血之血淋、尿血。藕节得小蓟则止尿血之功加强,且小蓟祛瘀之性可令止血不留瘀;小蓟得藕节则凉血止血之力加强。经临床验证,藕节、小蓟合用对于痛风性肾病表现为血尿者效果显著。

    典型医案

    张某,男,47岁。2020年12月17日初诊。诉右跖趾关节间断疼痛4年余,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2周。患者既往痛风病史4年余,初起为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未予重视,近一年来发作频繁。此次因劳累及饮食不节再次发作,累及双足趾节,刻下症见: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稍高,偶有腰困、小腹憋胀不适,眠差,小便多泡沫、夜尿多,3~4次/晚。舌黯红、苔白腻微黄,脉沉弦。肾功能:血肌酐100μmol/L,血尿酸490μ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计数52个/μL。24h尿蛋白定量:1.07g/d。高血压病史8年,现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诊断:(湿热痹阻型)痹症(西医称为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痛风方加减:土茯苓30g,萆薢15g,桔梗10g,砂仁6g,生薏苡仁20g,丹参20g,赤芍15g,牡丹皮10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石韦30g,扁蓄12g,乌药9g,乌梅炭1g,酸枣仁20g,柏子仁10g。7服,水煎服,早晚温服,并嘱患者低嘌呤饮食,调整起居作息。

    12月24日二诊:患者双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缓解,腰困、小腹憋胀不适感减轻,纳可,小便仍有泡沫,夜尿3次/夜,大便1~2次。舌黯红、舌苔微黄,脉沉细。上方黄芪改为30g,加鱼腥草20g,小蓟30g。14服,煎服法同前。

    2021年1月7日三诊:偶有双下肢肿胀感,腰困,腰部酸痛,夜尿2~3次/夜,夜眠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复查肾功能:血肌酐90μmol/L,血尿酸360μ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计数19个/μL,尿微量白蛋白255mmol/L。上方加肉苁蓉10g,醋延胡索15g,五味子15g。14服,煎服法同前。嘱患者守方继进,不适时随诊。

    随诊6个月,2021年7月8日最后一次电话随访,痛风未发,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血肌酐80μmol/L,血尿酸350μmol/L。

    按患者中年男性,痛风病史4年余,本次因劳累及饮食不节再次诱发。观其形体壮盛,概因其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碍胃,中焦水液停聚,水饮、痰浊停滞机体关节、经络,浊瘀痹阻,蕴久化热,故发为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舌黯红、苔白腻微黄,脉沉弦为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脉之象。发作期急治其标,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方用“痛风方”加减;方中土茯苓、萆薢清热利湿降浊、除痹通络止痛;桔梗、砂仁、薏苡仁分消湿热;丹参、赤芍、牡丹皮凉血散血;黄芪、党参、茯苓、苍术、白术益气健脾;怀牛膝、枸杞子补肾强骨,治疗患者腰困;石韦、萹蓄、乌药能助下焦气化,利湿化浊,治疗小腹憋胀不适;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缓解患者夜寐难安之症;乌梅炭能止尿血。二诊时患者诸症较前缓解,基础方不变,黄芪加量以益气固表减少尿浊,加小蓟以止血尿,观其舌脉仍为湿热阻滞之象,遂以鱼腥草清热利湿解毒。三诊时患者因病久由实致虚,腰困未解,以肉苁蓉补肾填精,五味子固涩精微,孙郁芝强调“浊瘀痹阻”为痛风性肾病发病关键因素,遂加延胡索理气止痛兼活血祛浊,以期邪祛正复。后观患者病情稳步好转,守方继进。(吴金鸿 刘光珍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李博 王瑶 山西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