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毛德西用小续命汤治卒中和暴聋案

    时间:2023-7-12 11:33: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广  浏览: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组方中以祛风和补益药为主,其处方原则体现了张仲景“正虚邪中”的中风病因学说。唐宋之后,中医治疗中风以“内风”立论,多数医家不重视续命类方,直至明代医家喻嘉言提出“填窍”学说,才使续命类方又逐渐引起关注。

    脑卒中又名中风,小续命汤主要用于卒受风寒、外邪直中入里者。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分类作了精辟描述,对当今临床防治中风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有幸跟随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教授学习,现将其应用小续命汤辨治卒中和暴聋经验总结如下。

    方药分析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谓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黄芩、白芍、防己各一两,防风一两半。即大续命汤去当归、石膏,以生姜易干姜,并加附子、防己、黄芩、白芍、白术组成。

    功能主治

    唐宋以前,中风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中风主要用大、小、西州续命诸汤,绵延数百年。如许叔微曰:“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云:“大续命汤治肝厉风,卒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宋代之后多以“内风”立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家之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主因。其他医家相随者众多,究其原因,在于南方医生有畏用麻黄的习俗,且李时珍曾谓“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随证加减,遂至危殆”。《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载有陈耀堂治中风偏瘫每赖麻桂,而疗效肯定。其实,麻黄具有兴奋大脑、开窍醒神的作用,如古方还魂丹中即应用了麻黄。

    毛德西认为,小续命汤主要用于体虚患者骤然感受风寒引发的卒中、暴聋或暴喑等疾病。《医宗金鉴·卷三十九》谓:“小续命汤虚经络,八风五痹总能全,麻杏桂芍通营卫,参草归芎气血宣,风淫防风湿淫己,黄芩热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说明小续命汤用于阳气亏虚、风邪入中经络之证,也可以治疗风湿引起的各种痹证。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中说:“吾尝中风,言语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续命煮散)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而续命煮散正是由小续命汤化裁而来,只是该方增强了健脾除湿的力量,且温清并用,久服不易温燥上火,颇值得借鉴。

    总之,本方具有祛风散寒、益气温阳通脉之功。主要适用于素体阳气不足,复感外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阻之证。症见卒然口眼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语,或神情闷乱。也可用于暴聋、暴喑或风湿痹痛。

    临证加减

    运用此方应根据病情灵活加减,春夏宜去黄芩,加石膏、知母,既能清热滋阴,又能制药麻、桂、附子的温燥之性;秋冬宜倍附子、桂枝(或肉桂),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神志恍惚者,加茯神、远志以安神定志;口舌歪斜者,合牵正散以化痰、息风、通络;痰湿偏盛者,加法半夏、浙贝母、胆南星以燥湿化痰;神昏窍闭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以开窍醒神;风湿痹痛者,加白芷、秦艽、威灵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解

    方中麻黄汤疏风散寒,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阳散寒,防风助麻、桂以祛风,防己、白术健脾燥湿;川芎行气活血,又能载药上行;黄芩清热燥湿、白芍滋阴舒筋,二者又能防止麻、桂、附子的温燥太过。全方温清并用,补散兼施,确是治疗卒中或暴聋、暴喑的良方。

    典型医案

    案一

    患者郑某,男,46岁。患者于2018年1月10日凌晨外出,骤感风寒后,出现左耳暴聋1天,急诊入院,做头颅MRI(核磁共振成像)、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耳聋,予西医常规治疗3天,效果不佳,为寻求进一步诊治,特邀中医会诊。现症见: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头痛身痛,恶寒重,发热轻,平时畏寒,神疲乏力,易患感冒,四肢厥冷,睡眠多梦,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中医诊为暴聋,证属阳虚感寒、寒滞经络、清窍失聪,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止痛。方用小续命汤加减:麻黄15g,淡附片15g(先煎1小时),细辛9g,桂枝15g,人参10g,白术10g,川芎10g,白芍20g,黄芩10g,石菖蒲12g,醋郁金12g,制远志10g,甘草15g,生姜20g,大枣6枚。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服上方3剂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已止,左耳听力稍有好转,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考虑患者为风寒入中,导致经络瘀滞,在上方基础上加蜈蚣3g、僵蚕15g;表邪已解,里寒未除,故麻黄减量至10g,淡附片加量至20g,甘草加至20g。6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三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诸症大减,听力逐渐恢复,但出现心烦、失眠现象。前方去黄芩,加石膏30g、炒酸枣仁20g,细辛减至6g。

    续服2周后,左耳听力已基本恢复。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卒受风寒而突发暴聋,根据扶正祛邪的治则,予续命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散寒解表,《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淡附片温补肾阳、散寒止痛,《本草正义》谓其“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以除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细辛气味辛温,助麻黄以解表,《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人参、白术益气扶正,健脾除湿;桂枝、生姜、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黄芩清热燥湿,白芍缓急止痛,二者相伍能防止温燥药过量伤阴;石菖蒲、郁金、远志以开窍醒神;甘草、大枣和中解毒,调和药性。复诊时加入蜈蚣、僵蚕以搜风止痉,通络止痛;石膏清热除烦,且能缓解服麻黄后的心烦失眠。全方配伍合理,标本兼治,故获佳效。

    案二

    患者王某,男,48岁,以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天为主诉,于2019年2月25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外出受凉后突然出现左侧偏瘫,于是被急诊收入院,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现症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咳嗽咯痰,胸闷气急,发热恶寒,头痛头晕,乏力纳差,二便失禁,舌体左歪,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西医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对症常规治疗;中医诊为中风(中经络),证属阳虚受寒、寒湿痹阻,治宜温阳益气、散寒除湿,方用小续命汤加减:麻黄12g,桂枝15g,杏仁10g,淡附片15g(先煎1小时),白术12g,防己12g,川芎12g,人参12g,防风10g,白芍20g,黄芩12g,生姜20g,甘草15g。2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服药2剂后仍感左侧肢体无力,发热恶寒明显减轻,咳嗽咯痰、肢体麻木也减轻。上方麻黄加至15g,去黄芩,加石膏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诊:服上方5剂后,发热恶寒已止,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减轻,咳嗽、咯痰明显好转,略感乏力,无头痛、头晕,舌淡苔白腻。上方麻黄减至10g,并加水蛭6g、全蝎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7天后随访,患者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明显好转,咳嗽、咯痰消失,二便已能控制。

    按本例患者卒感风寒,邪在肌表,正邪交争,则发热恶寒;风寒犯肺,水液失于输布,肺气失宣,则咳嗽、咯痰;寒邪入里,直中脑脉、脑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则见头痛头晕、肢麻无力和舌体歪斜等症;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征。根据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予小续命汤加减。复诊时去黄芩,加石膏以制麻黄温燥之性。三诊时加入水蛭、全蝎,以破血逐瘀、息风通络。整个治疗过程组方精妙,温清并用,补散兼施,故获良效。(李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