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男,1944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批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称号,出版《新编温病学》等专业著作68部。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40余年,临床工作50余年,对感染性疾病和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有深入研究。
组成:党参10g,炒白术10g,云茯苓10g,陈皮6g,姜半夏9g,合欢皮20g,天麻8g,钩藤15g(后下),夏枯草15g,泽泻12g,车前子12g,石决明20g(先煎),地龙10g。
功能: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良性位置性眩晕,见头晕与体位变化相关,伴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脾虚肝风内动者。
用法:每日1剂,常法煎服。
方解: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性、发作性眩晕和眼震。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与肝密切相关。
肝为风木之脏,木性升发,风性喜动。如失其条达,横逆之气易发;若失其阴柔,则刚燥之情易萌,其易亢、易动的特点与本身的生理属性相关。其次,肝与其他脏腑之间也有着紧密的生克制化关系,如肾精亏损,水不涵木;心血亏损,风火萌动;肺气伤耗,阴火上乘等。而本病患者多兼见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腻等中焦运化无力之象,系中土衰困,痰湿挟肝风上干清阳所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曰:“阳明脉衰,厥阴内风暗旋不熄。”故在治疗上,以培土与宁风为要领,使其脾健痰消,风平浪止,遂以此为方名。
培土宁风汤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半夏、陈皮化痰降逆;天麻,又名定风草,入厥阴经而善疗头晕;钩藤长于平肝息风;石决明,味咸寒,质重沉降而潜阳;地龙善下行入土,行瘀通络;胆络脉附于耳,用夏枯草以降胆火;泽泻、车前子,使水湿从膀胱而走;肝病多郁,佐合欢皮解郁疏肝。全方以《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切入点,根据叶天士“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为治则,用药上通补兼施,动静相合,集四君子汤、二陈汤、天麻钩藤饮、泽泻汤等诸方之长,共奏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之功。
加减运用:烦躁易怒者,加栀子、桑叶;痰多者,加姜竹茹、石菖蒲;便溏者,加炒白术、石榴皮;畏寒怕冷者,加干姜、桂枝;夜寐欠安者,加夜交藤、茯神。(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吴力强陆兵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