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血府逐瘀汤无效者,可径投乌头活血头痛方 石恩骏自拟方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时间:2024-4-30 15:23:0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何钱  浏览:

    乌头活血头痛方药物组成为制川乌24g,当归30g,细辛9g,甘草12g,延胡索9g,生石膏30g,川芎30g,羌活12g,僵蚕12g,蜈蚣2条。

    用法:先加蜂蜜少许,煮制川乌半小时后,下诸药,再煎半小时即可,每日分3次服;蜈蚣、元胡索为末,分3次温开水吞服,每日1剂。

    乌头活血头痛方为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经验方,专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病程长,发作急,疼痛较为剧烈,常有抽掣之感,伴头昏眩晕、情绪不安、失眠等症,其发作常与缺氧环境及情绪有关。此病虽然有多种辨证类型,但石恩骏认为寒邪与瘀血致脑部脉络失和、经气逆乱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最常见之病理。《医林改错》载“头痛者,无表虚,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是本病的临床特点。血府逐瘀汤为传世名方,血瘀之头痛、胸痛、心悸、噎膈等诸多顽症皆可用之,血管神经性头痛亦可用之,然其去风寒湿邪之力稍弱,若服之无效,可径投乌头活血头痛方。

    方中制川乌虽有较强的直接止痛作用,然本方主要取其善逐深入脑络风寒湿邪之功,虽并非大剂量,又加蜂蜜同煮,毒性大减,而其温经散寒、破血滞积聚之力仍存,是本方不可缺之主药;川芎辛温,祛风散寒止痛,辛香走窜,有通心脑瘀滞之专长;细辛、羌活皆具调气之功,又可胜湿而引诸药上行巅顶。细辛用9g之量并不为过,且必用此剂量方可取效;当归活血而养血,可增川乌、川芎等药化瘀止痛祛风胜湿之力,而其润泽之性,又可缓和诸药辛窜太过之弊;僵蚕祛风止痛;生石膏辛甘大寒,可防伏热在里,若无伏热,石膏平降之性,亦利巅顶之头风,与诸辛热药无矛盾而有协同之用;蜈蚣祛风止头痛,研末服之效果较好;延胡索辛香止痛活血,可掩蜈蚣微腥之气而病者适口。

    石恩骏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较为顽固,故本方量稍大而力专。若服之病情无动静,身体无不适,可酌情稍增诸药剂量。若见面色紫暗无华,四肢肌肤甲错,精神不振,心烦焦虑,舌淡紫而脉涩,有明显寒湿及瘀血者,使用本方无疑。然不少病者,既无痰湿、风寒之实证,又无内伤之虚象,故凡偏正头痛,如无风热上扰、肝阳上亢、湿热上壅诸证,本方多可适用。

    有头部热痛者,可加菊花、黄芩、桑叶,此热仅为患者的自我感觉,舌脉辨之并无热象;若为肥胖之人,多有湿痰,酌情加苍白术、茯苓、前胡;若肾阳不足者,头痛而畏寒,四肢不温,脉沉细而缓,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巴戟天;若气虚懒言少气者,加黄芪、人参。

    石恩骏曾治疗数例头痛伴严重失眠者,服此方后不仅头痛缓解,失眠也大为改善,故石恩骏也用此方加炒枣仁治疗顽固失眠证,常取良效。石恩骏认为,风寒痰瘀诸邪滞于脑络也令心肾不能相交而失眠,今去其邪,火旺水升,上下交通,自能安眠。

    头痛发作期间服用本方,疗效更好,此时脑络驰缓,药力更易发挥故也。

    验案 黄某,女,32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8年,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愈。现患者头部冷痛甚剧,表情痛苦,面色紫暗,心烦焦虑,舌淡紫苔薄,脉沉涩。此寒湿瘀血阻滞脑络,致经气逆乱,发为头痛之证,非急予散寒逐湿、祛瘀通络之剂莫能解,乌头活血头痛方正当其任。嘱予原方依法服用,2剂后病去大半,继服3剂即愈。(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