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蒋健论治胸痹心痛验案

    时间:2024-7-15 10:56: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威  浏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蒋健是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尤擅融古汇今,推陈出新。笔者有幸跟师,现总结介绍其治疗胸痹心痛验案一则如下。

    程某,男,64岁。2022年12月23日初诊。主诉:心前区隐痛闷胀1周。患者自述前几日气温骤降后,心前区疼痛加重,自服麝香保心丸可稍得缓解,但次日胸闷隐痛又作,持续至今。舌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患者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未查心肌酶谱。

    诊断:胸痹心痛(寒凝心脉,痰瘀交阻)。

    治法:温阳散寒,祛痰活血。

    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加减:附子6g,桂枝9g,甘草9g,丹参15g,檀香3g,砂仁3g,红花12g,川芎12g,赤芍12g,当归12g,全瓜蒌30g,薤白12g,半夏12g,枳实12g,姜黄12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23年1月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前区闷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次均减轻八九成,偶有心前区闷胀不舒,大便3日未解。舌脉同前。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附子9g,桂枝9g,甘草6g,丹参15g,红花12g,川芎12g,姜黄12g,全瓜蒌30g,薤白15g,半夏12g,枳实12g,火麻仁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月1日随访:患者已回东北老家,服药后心胸闷痛未再复作,一切安好无恙。

     胸痹心痛是指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居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致病,以发作性或持续性心胸闷痛为主要表现。张仲景将其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蒋健认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列举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多以通阳散寒、化痰通脉为主,结合当代“活血化瘀”的研究成果,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阳微阴弦,痰瘀交阻,治则当以温阳散寒,祛瘀化痰为主。

    全方妙在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领衔。《伤寒论》记载“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本方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阳虚弱证的兼症。患者阳气虚弱,胸阳不振,故可助阳散寒,温通血脉。本案受寒诱发胸痹心痛,心胸疼痛部位固定不移,舌质暗红,苔薄白腻,系心阳不振、痰瘀痹阻之证。初诊14味药中,分别以《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5方取舍化裁而成。其中,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温化痰饮,理气宽胸;丹参饮、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再加一味姜黄活血行气,以增强通经止痛的作用,实为高招。蒋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谨遵张仲景阳微阴弦的理论,治胸痹合用附子则疗效立显,且屡用屡效(参见蒋健著《玉一斋临证推求》之“一味附子点龙睛”“附子作用真神奇”),因附子可以鼓舞阳气,推动气血,祛霾活络,调畅血脉。

    另值得一提之处为,蒋健曾说,附子与半夏同用,有时会被比较负责任的药师提醒,此用法有违“十八反”,需加以确认,其实古人所谓“十八反”中只论及乌头反半夏。近代名医张伯臾先生认为,附子与乌头虽属同科植物,但并非一物。其曾以熟附片为君药,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一例(参见《危症难病倚附子·张伯臾篇》)。蒋健认为,“十八反”“十九畏”需要科学实验论证,迄今得出二种相反的结果,尚需继续在临床与实验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二诊时因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在续用前方的基础上,将丹参饮与桃红四物汤精简为丹参、红花、川芎、姜黄,因便秘再加火麻仁,加减有守有撤,化繁为简,进退有序。(李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中医内科)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

    上一条:


    下一条:名医名方 加味奔豚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