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7-2•医案1:疏肝解郁法治疗气郁发热

    时间:2017-3-20 15:58: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荔  浏览:


    【病案】


    张某某,女,31岁,2013年7月22日初诊。


    主诉 产后半年,因产后抑郁症住心理科治疗,半年来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情绪稍有不畅即感到身体潮热,测体温多在37.5℃左右,伴见心烦意乱、坐卧不宁、胸胁胀满、睡眠不宁、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考虑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调养失当,肝血益损,疏泄失调,郁热化火,加之多种抗抑郁药的毒副作用在体内代谢,亦可损气耗津,加重郁热不退。依据舌脉症状辨证,诊为气郁发热,方用疏肝解郁汤化裁。本方遵《内经》“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旨,以疏达发散郁火为法,解除气郁发热。因患者病起于产后抑郁,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九节菖蒲、牡丹皮、炒栀子以醒神开窍,清心除烦。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5克,紫苏梗15克,厚朴15克,郁金15克,九节菖蒲15克,茯苓30克,牡丹皮15克,炒栀子10克,青蒿30克,青皮15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为引。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温服。并嘱其家人配合患者调节情绪,解除思想负担,分散精力,多与其交流,适当外出活动,注意汗后避风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7日复诊 服药期间曾出现二次潮热现象,持续30分钟左右可自行消退,心绪略有平稳,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胸胁苦满减轻,纳食增加,仍有睡眠不宁、口干苦、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上方加大黄5克,以通腑泄热。


    复诊 上方又服10剂,未再出现潮热现象,要求继续调治睡眠不宁,究其发病因素为产后体弱、情志不遂、忧愁思虑所为,治宜解郁清心、安神定志。


    处方:茯苓30克,九节菖蒲15克,郁金15克,牡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百合30克,合欢皮30克,酸枣仁30克,莲子心10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连续治疗月余告愈。


    调护和预防 气郁发热与情绪关系密切,忧思郁怒、精神苦闷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所在,故心理卫生和精神调养非常重要,针对性格比较内向,培养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提高情志,胸襟开阔,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饮食方面,应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麦、燕麦、苦瓜、白萝卜、洋葱、玫瑰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石榴、杨梅、酸枣、李子、柠檬等,以免阻滞气机,气滞则血凝。忌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尤其睡觉前)。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激凌、冰冻饮料等。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