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4•医案6:湿燥咳嗽证治经验

    时间:2019-5-9 18:20:4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  浏览:


    —— 湿浊腻滞气道,燥气干涸气道,二者共同作用致气机痹滞与气化受抑。湿燥咳嗽以痰量少、黏、难以咳净为主要特点


    湿燥咳嗽,治法当除湿、润燥、宣畅肺胃气机,用药应体现清化、凉润、宣畅三个环节。除湿常用三仁汤、藿香、苍术;润燥常用沙参麦冬汤、二冬二母饮等;宣畅借《温病条辨》上、中焦宣痹汤方意,张西俭经验方如下:

    杏仁、薏苡仁、通草、射干(少量,不宜重)、豆豉、南北沙参、天花粉、丝瓜络、麦冬、玄参、藿香、苍术、桔梗、山豆根(或金果榄,均少量用)、贝母、法半夏(不宜重用)、枇杷叶、郁金、黄芩、板蓝根(或大青叶、忍冬藤)。

    中焦湿重加厚朴、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莱菔子、车前子。

    燥气重加天冬、生石膏、知母、荷叶、桑叶。

    兼肝火肝阳旺加栀子、钩藤、天麻、荷叶,甚者加青黛、海蛤壳。

    久咳,咯痰无力加诃子。

    音哑加蝉衣、木蝴蝶。

    使用本方需注意,苍术、半夏、射干、山豆根、金果榄均宜轻用。使用宣、化、润燥之法外尚须清肺、解毒、利咽。本方根据因病因繁杂、病机胶着,故药味较一般方剂多,但临床应用甚有效验。

    医案一

    郭某,男,57岁。2017年5月30日初诊。

    脉象:左郁弦小劲,右弦滑。

    舌象:白腻满舌,舌红有明显暗气。

    主诉:咳嗽1月余,痰少,常呈干咳状,气呛不止,口干苦。

    病机:风湿外受,湿阻燥生,肝郁气旺,上逆动肺。

    处方:钩藤15克(后下),天麻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苍术6克,射干6克,冬瓜子30克,桑皮15克,黄芩24克,山豆根6克,天花粉15克,瓜蒌皮15克,麦冬15克,炒枳壳10克,浙贝10克,桔梗10克,款冬花15克,大青叶15克,忍冬藤30克,枇杷叶10克。

    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二诊:2017年6月6日。

    脉象:双寸气团微突,质濡,关尺濡滑气缓。

    舌象:苔薄白。

    主诉:经上方治疗,咳嗽大减,已无呛咳,口也不苦。

    病机:症与舌显示,肝旺平,肺湿气燥减轻,但湿燥之气余邪未尽,故脉濡滑缓,留滞于肺,故而两寸气团微突。

    处方: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丝瓜络15克,射干6克,郁金10克,制香附子10克,山豆根6克,桑皮15克,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天花粉15克,诃子10克,玄参15克,桔梗10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0克,川贝粉6克(冲)。

    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医案二

    曾某,男,47岁。2017年6月2日初诊。

    脉象:双手脉满浊盛数,寸关浮大。

    舌象:黄腻满舌。

    主诉:咳嗽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