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6•学术与临床5:国医大师张大宁:肾为人体生命之本

    时间:2019-7-5 17:20:39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张勉之  浏览:

    “肾为人体生命之本”是国医大师张大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涉及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论述。张大宁认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都与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肾中的精气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古人对肾重要性的认识

    “肾”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较为全面的论述。随着医学的发展,关于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黄帝内经》对于“肾”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是独具慧眼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在论述脏腑时,对肾的功能给予“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定位。“作强”,即“强于工作”之意,指人的“体力”;“伎巧”即“技巧、灵巧、聪慧”之意,指人体的“智力”。即言,人体体力和智力是由肾来负责的,再加上肾中精气影响人体寿命的论述,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可见一斑。

    《难经》中特别指出了“命门”的概念,“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张大宁认为命门的内涵实质是肾,“命门”是肾的一个组成部分。命门的提出为后世“命门之火主司肾阳”理论奠定了基础。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全方位地论述了临床常见的肾系病症,并制定了有效的治法与方药,著名的八味肾气丸即出于此。

    再后来,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千金方》、钱乙《小儿要证直诀》、朱丹溪《格致余论》、张景岳《景岳全书》等历代著作中,对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病理认识越发深入,对临床各种常见肾虚病证的辨证施治越发全面。宋代钱乙根据“肾主虚,无实也”和“时时处处顾忌阴液”理论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成为中医学中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传古至今,名誉海内外。

    明代医家赵献可在系统研究中医学历代经典书籍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提出新的理论,将肾与命门提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位置,并著成《医贯》。赵献可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命门的水火”,即“真阴真阳”,实则就是“肾阴、肾阳”,临床上肾阴不足,即命门水不足,当以钱乙的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即命门火之不足,当以仲景八味肾气丸。


    肾为人体生命之本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前者来源于父母,后者来源于食物水谷,经脾胃运化而得,二者俱藏于肾,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精化气,肾精属阴,肾气属阳,从一定意义上讲,肾精与肾阴,肾气与肾阳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临床辨证的使用上有所差别。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所以,肾中精气构成中医学肾功能整体的物质基础。

    为了系统说明中医学肾的功能,张大宁将肾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肾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

    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源于肾中精气的盛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明确地指出了人体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密切关系。肾中精气旺盛则年轻长寿,精气不足则未老先衰。所以,临床上治疗未老先衰以及养生延年的方法都要从补养肾中精气入手。

    肾与呼吸功能有关

    人体的呼吸功能要靠肺肾两脏来完成,呼固然靠肺,但空气的吸入则与肾关系密切。 肾主纳气,《难经·四难》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清代林佩琴在《类症治裁》中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临床上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人出现呼多吸少、喘息、张口抬肩、气不得续等,多用补肾纳气方药,如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等。

    肾与消化功能有关

    人体的消化主要靠脾胃,但亦与肾有关。肾阳可以温煦脾胃,促进水谷的消化,如同要煮熟一锅稀粥,既要有锅(胃主收纳),又要有勺(脾主运化),还要有火(肾阳命门火的温煦),三者缺一不可。若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可出现慢性腹泻、五更泻、饭后泻。张大宁自创的“三联法”,即早一丸人参健脾丸,中午一丸补中益气丸,晚上一丸四神丸,治疗此类泄泻,疗效显著。

    肾与人体水液代谢有关

    《黄帝内经》有“肾者水脏”“肾者主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则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