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下旬,为了促进经方在临床的普及应用,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主办的疾病与经方系列(四)——“2019儿科病与经方”培训班在江苏南京举办。培训班特邀中医儿科专家专题讲解儿科用经方的思路和临床经验。参会人员都是在基层一线的临床医生,有儿科医生,也有不少全科医生,还有一些爱好经方的年轻妈妈们。经方在儿科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经方如何激发儿童内在的自愈力?儿童能喝经方汤剂么?“经方妈妈”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条分缕析回应了以上疑问。
问:经方为什么受儿科医生的欢迎?或者说经方为何被孩子们及其家长所接受?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黄煌: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三点。
第一,经方治儿科病效果好。经方重视患儿体质,注重激发患儿内在的自愈力,这种治疗原则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儿童生机蓬勃,为纯阳之体,只要对证下药,见效很快。小方治大病,古方治今病,在儿科应用魅力四射。
第二,经方生活气息,如小建中汤的麦芽糖甘甜;甘麦大枣汤的红枣喷香;桂枝汤后喝一碗热粥;麻杏石甘汤里加梨和冰糖等,均有厨房的气息,儿童对这些经方心理上抵抗小,依从性较好。
第三,经方方小规范,适合在基层以及家庭推广。现代社会,经方爱好者越来越多,很多高学历的年轻妈妈成为学习经方的主体,她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经方妈妈”。她们不要求学习高深的道理,只需要掌握实用的技术和了解安全使用经方的要点。经方方证明确,使用规范,便于学习和应用。
问:关于经方注重激发患儿内在的自愈力这个方面您能否展开讲一讲?
黄煌:重视正气是中医的基本思想。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非常强调保护和激发人体内在的自愈力。《伤寒论》有句话:“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阴阳调和了,很多病自然就好了。如何调理阴阳?中医是根据前人指示的方证而用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方证是什么?不仅是症状,还包括特异性的体征,如脉象、舌象、腹证;特异性的精神心理特征,如面色、神态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等。能识别方证,就能抓住治愈疾病的关键点。疾病终归还是机体自愈的,经方只是帮助和诱导。对于儿童来说,这种顺其自然的治疗理念尤其重要。许多人认可中医治病安全,与此理念有关。
问:我经常看到一些中医开的处方挺大,二三十味中药,煮出来药味十足,孩子闻到气味就不愿意喝。经方是如何解决孩子不愿喝药的问题?
黄煌:要中药汤液的口感好,有几个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药方要对证。发热口苦苔黄的时候,服用黄连黄芩时,是不苦的。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时,服用大黄芒硝是能下咽的,为什么?因为机体需要。脾虚的孩子,爱吃甜食;气滞的孩子,喜吃辛香煎炒。但不对证,就是服用党参、黄芪,孩子也会不接受。所以,有的时候,对证不对证,孩子的舌头说了算。
其次,是方子的问题。一般来说,经方是规范方,在口感问题上,也是有考虑的。小柴胡汤里有甘草和姜枣,小建中汤内必须放麦芽糖,炙甘草汤用水酒各半煎煮,当归四逆汤虽有细辛的辛烈,但有25枚大枣带来的香甜。
再有,一些经方内有药食同源药,如甘麦大枣汤里有小麦、甘草和大枣,当归生姜羊肉汤里有羊肉、生姜,栀子豉汤里用豆豉,温胆汤里有橘皮、茯苓、生姜、红枣等。这些经方中没有那些让孩子难以接受的苦味或辛味的药物,更没有气味腥臭或外形恐惧的动物药或虫类药。经方这种浓浓的生活气息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和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