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熟稔经典,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长于辨证施治。熊继柏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的病机离不开气虚、痰阻、血瘀,采用益气化痰活血之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行医六十余年,长期坚持门诊,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其临证善抓主症,准确把握病机,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备受患者好评。笔者有幸跟诊,对其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精研经典,长期坚持门诊,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其临证善抓主症,准确把握病机,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备受患者好评。笔者有幸跟诊,但才疏学浅,所得有限。
现择熊继柏教授从气虚痰瘀辨治胸痹心痛病的案例,谈其治疗经验,供后学飨用。
熊继柏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本身具备积损正衰的特点,正气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提出本病的病机要点是气虚痰瘀。其病理因素往往是心气不足,痰浊闭阻,血瘀阻滞夹而为病,相互影响。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腑,病性以心气虚、痰浊、血瘀为主。治疗宜益气养心,化痰祛瘀为主。
病案举隅
气虚痰阻证
朱某,53岁,女性。2011年2月15日初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5年。因反复胸闷痛5年,加重周就诊。症见:时有胸闷胸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明显,疼痛牵涉至左肩背,伴见心悸、气短、自觉气紧、乏力、喉中有痰、手足厥冷等,1周1次,常嗳气、呃逆、腹胀等,平素情绪容易紧张。诊见唇色暗淡、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而滑。
辨证:心阳气虚,痰浊痹阻。
治法:益气通阳,化痰宽胸。
主方:十味温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白参片20g,丹参20g,制远志10g,法夏10g,枳实10g,茯苓15g,炒瓜蒌10g,薤白10g,桂枝10g,陈皮10g,厚朴10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
2011年1月4日二诊:诉服药后胸闷痛未再发作,平时仍有气短,腹部胀满,呃逆,大便溏。舌红,苔薄白稍腻,脉细。拟香砂六君子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白参片10g,丹参20g,炒白术10g,茯苓20g,陈皮10 g,法夏10g,广木香6g,砂仁10g,炙甘草10g,炒瓜蒌5g,薤白10g,桂枝6g。10剂。后随访,诸症未反复。
按语:《金匮要略》云,“夫脉当取之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提出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病主要病机。本病患者胸闷、神疲乏力,手足厥冷,为“阳微阴弦”之胸痹。久病必虚,心气亏虚,气虚推动乏力,气郁胸膈,痰湿内生。故选用十味温胆汤益气化痰,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行气宽胸。十味温胆汤源自明《世医得效方》,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变生诸症。具有益气、化痰、化瘀之效。基本方药组成:人参、陈皮、法夏、茯苓、熟地、炒酸枣仁、远志、枳实、甘草、五味子。熊继柏在原方的基础上,改甘草为炙甘草,加丹参、竹茹,去熟地、五味子。方中白参补气宁神,益智养心;法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健脾,理气化痰;丹参活血化瘀;制远志、酸枣仁安神定志,炙甘草培补心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痰活血之功。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两方合用,共奏益气通阳化痰宽胸之功。后以香砂六君子收功,以治其气虚痰湿之本。
气虚痰阻血瘀证
李某,女,60岁。2011年11月2日初诊:诉反复胸闷痛,心悸心慌5月。症见:胸闷痛、伴见心悸、心慌、劳累或阴天时明显、每次发作程度较前加重、精神疲乏、形体肥胖、纳呆、夜寐欠安等。既往有胃病病史,反复出现胃脘部疼痛,嗳气;既往有胸部外伤史。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气虚夹痰瘀。
治法:益气宁心,化痰祛瘀。
主方:十味温胆汤合丹参饮。白参10g,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0g,制远志10g,陈皮10g,法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炙甘草10g,炒瓜蒌8g,田七片30g。10剂,水煎服。
2011年12月9日二诊:经服上药后,诸症悉减,舌红,苔转薄黄,脉细。药已取效,守方再进7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