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10•学术与临床15:病证结合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病

    时间:2019-11-15 16:00:2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王阶  浏览:

    岐黄学者学术思想

    简介:王阶,男,汉族,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第四、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3篇。 我在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30余年中,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认识,擅运用经方辨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等。遵经典,重临床,以病机结合病理,强调脏腑辨证和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指导处方用药,药性结合药理,灵活配伍以提高临床疗效。


    注重经典传承

    临证遵《金匮要略》“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及《医林改错》“胸中血府血瘀”之旨,结合现代病理认识,以活血宣痹为治疗大法,灵活运用经方以治疗冠心病。针对心房纤颤患者,参《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及《金匮要略》“夫失精家,少腹弦急……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辨证运用益气养阴或调和阴阳,安神定悸之法治疗。


    强调脏腑辨证

    心主血脉,司血液运行和生成,主脉管舒缩与通畅,故心血管疾病的首要病位在心。然心为火脏而居上焦,其心火有制而阴血充盛,则有赖下焦肾水上济,使阳中有阴而心有所养,故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又常常与肾相关。基于心肾相关,水火既济的中医藏象理论,我辨治心房纤颤多从心肾论治,在养心血,通心阳,定悸动的同时,常常配伍交泰丸加减以交通心肾。此外,肝为刚脏,其气主升,若无肾水涵养,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眩晕,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我从肝肾论治,补益肝肾之阴,滋水以涵木,潜降上逆之阳,平息内动之风,从而发挥补肾降压的功效。


    病证结合辨识病机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辨治疾病的基础模式,传统病证结合指“中医疾病和中医证候”或“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团队基于3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创新地提出“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病证结合新模式,病机结合病理,以证候的最小单元及其组合动态认识心血管疾病的复杂病机变化。在这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式指导下,首次提出贯穿冠心病早中晚期“痰瘀滞虚”的核心病机,并以此开展16项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制定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指南》和《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规范了中医辨证并促进了临床诊疗的提高。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心功能低下,体力耐力下降,双下肢水肿为特点,故我以气虚、水饮为关键证候要素,临床以补中益气,化气利水为法,每能获得良效。


    方证相应处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