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名医名方 小儿风热感冒方

    时间:2022-2-25 15:31:00  来源:  作者:  浏览:

    张炜,男,1962年出生,

    主任中医师,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儿科工作37年,潜心于仲景学术研究,致力于中医儿科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组成:葛根20~30g,桑叶6g,蝉蜕4g,荆芥6g(后下),薄荷6g(后下),浮萍4~6g,连翘10g,生石膏20~50g,甘草6g。(以上为体重15kg小儿用量,临证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能:辛凉解表,疏风散热。

    主治: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发疹性疾病(麻疹除外)等证属风热外袭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30分钟服。

    方解:小儿风热感冒方是张炜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方,适应证是发热、自汗,咽弓红赤,脉浮缓或浮数,证属风热外袭者。该方是张炜伤寒温病汇通观点的重要体现。此方由大青龙汤变化而来,用荆、薄、浮萍代替麻、桂、生姜,变辛温解表、甘凉清热为辛凉解表、甘凉清热,依然是表里双解之剂。葛根解太阳肌热,“葛根为君,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附翼》),黄元御又谓其“生津止渴,清金润燥,解阳明郁火”(《长沙药解》)。《伤寒论》说“伤寒脉浮滑,白虎汤主之”,方中“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陶弘景谓其“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名医别录》),故用石膏清阳明之火、除烦止渴。荆芥性辛微温,可解表散风;浮萍、桑叶、蝉蜕、薄荷一众发散风热之品,可助葛根解肌透表,共奏发汗退热效用。浮萍宣散风热又不伤阴,施今墨谓其“可令外邪从汗、尿两途而解”(《施今墨对药》),张寿颐谓其“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张山雷医集·本草正义》),加连翘、甘草以清热败毒。

    加减:热毒盛者,咽喉红肿,加桔梗、金银花、牛蒡子;便秘者加大黄或合升降散;脉中取弦细微滑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尺脉微者,加玄参;内热炽盛,体温甚高或将会出现高热(患儿烦躁、前额越摸越热、咽腔红肿、老红舌、脉滑数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30~50g。

    医案:赵某,女,2岁。代主诉:发热3天。受凉而病,发热较重,汗出不畅,热峰39.4℃。诊见患儿精神萎靡,鼻塞,流涕,颜面红赤,咽部红而不肿。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风热外袭,肺气失宣。予风热感冒方加减:葛根20g,桑叶6g,菊花6g,蝉蜕6g,浮萍6g,荆芥6g(后下),薄荷6g(后下),连翘10g,淡豆豉10g,焦三仙各10g,芦根30g,甘草3g。3剂,水煎服,药后患儿涕止热退。(南阳张仲景医院 郑亚飞 黄亚攀 张炜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