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清宫医案集成》中的药引

    时间:2022-9-1 15:58: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京春 辛娜  浏览:

    药引,又称引药、引经药或引经报使药,指中医在临床处方中或在运用中药成方制剂时,利用某些药物或药食辅料的特殊性能及作用,以引导方中药物或成药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使方药更好地发挥出治疗效果的药。

    从古至今,关于药引子的医案、轶事颇多,其中以清代使用药引子种类最为繁多,从普通的食物、药物,如淡盐水、黄酒、小米汤、长流水、灶心土、新鲜的稻草叶、梧桐叶,到金石,如金子、玉、秤砣等,数不胜数。

    使用药引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传统习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即有“以酒一杯、米一撮及蜜和为引者”,后世医家代代相承,逐步发展,不断完善,以清代医家应用药引最为广泛、精妙。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主编的汇集清代宫廷医药经验的《清宫医案集成》,不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水平,而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药引应用方面尤为广泛,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包含单味、两味、多味药引400余例,并有中成药药引19种,为清宫医案中一大亮点。

    清宫应用药引种类繁多,在清宫医案中大量运用,特点为以实践归经理论为指导、应用药引种类丰富多彩。现介绍《清宫医案集成》中应用五脏归经药引的案例。

    入心:如乾隆皇帝于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十日酉正初刻,“神气恍惚,少寐不宁,有热”,御医沙惟一、钱景诊断为“心气虚”,予镇阴育神汤加减治疗,取用“赤金一两”为引同煎。赤金为黄金锤制,味辛苦性平,入心、肝二经,善镇心安神解毒,定心智,止惊痫。用之为引,既能引镇阴育神之剂入心,又能起安神宁心之用。

    入肝:如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五日,慈禧太后“脉息两关稍大,右滑左弦”,“神疲力□,谷食不香,脊背生热,运动则热势见轻”,御医诊断为“木不条达,复加愤郁,脾受其制”,处方以健脾养荣之品,外加“醋柴八分”为引药。柴胡为和解少阳、疏泄肝胆之要药,以醋炮制加强入肝经之用。慈禧系因肝气不舒,木不条达,而波及到脾,故以醋柴为引,意在入肝经解郁,以治病本。

    入脾:如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慈禧因“心脾气馁,中土不和”,以致“脊背忽凉忽热,吭嗓作干,或作酸甜之味”,御医“议用养心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以“龙眼肉五枚”为引。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方中用之,可引群药以入脾经,治慈禧心脾气馁之症。

    入肺:如道光朝之全贵妃妊娠期,于道光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患肺病咳嗽,症状为“脉息滑数”“身热咽干”“咳嗽”,御医诊断为“火烁肺金之症”,除用羌胡、防风、苏梗、生地、麦冬、桔梗、知母、黄芪、甘草清金之品代茶饮外,并用“芦根三把”为引。盖全贵妃因妊娠而患咳嗽,与胎热有关,故用药十分谨慎,除解表止咳外,侧重养阴退蒸。芦根性味甘凉,入肺经,功能清热生津、清肺热痰痈,方中以之为引,一举二善。

    入肾:光绪三十四年间,光绪因肾虚腰痛,苦痛难言,七月二十九日之脉案载“腰胯酸痛日甚,右部更重,俯仰转侧不利”,其脉象“尺中软弱无力”,御医以补肾活血止痛之品以治,并取“金毛狗脊一钱五分”为引。狗脊入肾经,功能强腰健肾、通经活络,方中取少量为引,意在引药入肾,以治光绪帝肾虚腰痛之痼疾。(张京春 辛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