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桠。开时的定涵云液,劚后还应带石花。名士寄来消酒渴,野人煎处撇泉华。从今汤剂如相续,不用金山焙上茶。(唐代皮日休《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
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诗答谢友人以人参相赠,盛赞人参的医药功效,并将其称为“神草”。人参能大补元气,被称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载:人参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参。
人参封王因疗效
人参是常用的补气类中药,历代本草著作都盛赞其药用功效。《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人参能治男妇虚证。苏轼之子苏过的《人参》诗称赞曰:“草木异所禀,甘苦分炎凉。人参独中和,群药敢雁行。虽微瞑眩力,颇著难老方。譬之古循吏,有益初无伤。安神补五脏,自使精魄强。”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记载了人参的神奇功效:“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清代官员凌晨很早就要上朝,为了避免上厕所,不敢吃早餐,为了能在朝堂上精力充沛,口里会含一片人参保持体力。
人参益气还生津
“五叶三桠别样新,黄参上党味尤纯。瑶光星散天边宝,人体精成地底珍。开胃助脾能补气,宁心润肺自安神。元阳可唤春回转,虚实须教更认真。”(清代赵瑾叔《本草诗·人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的功效,用于气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的治疗。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人参》)单用人参大量浓煎服,可治疗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药中切要是人参,甘苦温凉补肺金。益气安神兼泻火,添精止渴更强阴。”(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人参》)人参既能补气又能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者,配伍知母等,可治疗热病气津两伤、身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人参适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者,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西汉司马相如曾患有严重的消渴症,服用人参后恢复健康。后来他重出江湖,琴挑文君,赋动天下,被汉武帝重用。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明代何景明《晚出左掖简薛君采二首·其二》:“文园病司马,消渴望金茎。”诗中用的都是这个典故。
“参墟有神草,饱历雪霜寒。黄鹄何缘致,玄珠欲报难。仍烦一藜杖,来对两蒲团。卧病干戈里,劳君为控抟。”(宋代周孚《次德裕饷人参韵》)人参能补气以生血、养血,配伍白术、当归、熟地等,可治疗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久病虚羸者。
“内经夙擅参苓品,本草还传服食功。忽枉瑶函来石友,顿令病骨起秋风。闭门白日供高枕,极目层霄送冥鸿。深谢衰慵无以报,一生长处药笼中。”(明末清初彭孙遹《螺浮给谏以辽参见赠,病中伏枕赋谢》)人参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正气亏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如人参败毒散。
“人参功大益精神,甘苦微温性自驯。反与藜芦休并用,畏同盐卤莫相亲。保元旺血除邪气,明目开心利弱身。味厚最宜尫怯症,必需尤在肾虚人。”(清代朱钥《本草诗笺·人参》)人参反藜芦、五灵脂,不宜与茶同服。人参性微温,实证、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虽然人参的毒性很小,但滥用会出现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临床需要注意。
人参全身都是宝
人参芦
“鬓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节选自唐代顾况《送从兄使新罗》)人参芦为人参的根茎,具有升阳举陷的功效。
参条
“刚风被草木,真气入苕颖。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纤攕虎豹鬣,蹙缩龙蛇瘿。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聘。”(节选自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参条为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具有补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参须
“蛱蝶双双飞药畦,山禽饶语竹篱西。一丛枸杞花初遍,五丫人参弃已齐。”(节选自明代梅月堂诗《和钟陵山居诗·其二》)参须为人参的细支根,具有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人参花
“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节选自唐代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人参花为人参的花序,具有补气强身、延缓衰老的功效。
人参叶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唐代韩翃《送客之潞府》)人参叶为人参的干燥叶,具有补气益肺的功效。(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