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世界里,苏东坡的作品宛如熠熠星辰,不仅闪耀着文学的璀璨光芒,还氤氲着一缕缕药香,隐匿着别样的本草情思。当我们翻开东坡居士的诗词集,仿若踏入一座百草园。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立春日,本是万象更新、喜乐迎春之际,可苏东坡却卧于病榻。黄芪入粥,暖了脾胃,也慰藉了他落寞的心。黄芪,这味补气良药,承载着诗人对康健体魄的渴望。彼时的他,仕途波折,辗转多地,身体的劳累与心灵的疲惫交织。一碗黄芪粥,是他在困窘中抓住的养生“稻草”,也让我们看到,纵使才情高绝,也需草木滋养。
在他的《小圃五咏·枸杞》,苏东坡对枸杞不吝赞美之词:“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在苏轼眼中,枸杞浑身是宝,是能助人祛疾、扶衰的“神药”。诗人彼时或是感慨自身境遇,渴望如枸杞般,即便历经磨难,也保有济世助人的价值。
说到人参,苏东坡也有专篇《小圃五咏·人参》:“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啮尽根柢。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 人参自古便是名贵上药,有补气安神之效,苏东坡亲自培育,细述它的生长姿态、挖掘服食,将对养生延年、舒缓心灵的追求,融入与这味药材的互动之中。 (石佳峰)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