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维虺兆吉梦 入药功效多 ——诗词中的蝮蛇及其药用价值

    时间:2025-2-18 10:07: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黄新生  浏览: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这是《诗经·小雅·斯干》的第六、七章,祝福周王生儿育女,家族兴旺,认为梦见熊罴是生男的吉兆,梦见虺蛇是生女的吉兆。诗中的虺,即蝰蛇科蝮蛇属动物蝮蛇,李时珍说:“蝮与虺,陶氏言是二种,苏恭言是一种。今按,《尔雅》云:蝮虺身博三寸,首大如擘,是以蝮虺为一种也。”

    毒烈蝮蛇似蕲蛇

    蝮蛇与蕲蛇(尖吻蝮)均为蝰蛇科蝮蛇属动物,也具有很强的毒性。由于毒性剧烈,蝮蛇咬人后,受害者短时间内会出现头晕、烦躁、视物模糊、呼吸急促、抽搐、癫痫发作、中毒性休克等症状,仿佛感到被推倒或翻倒,因此得名蝮蛇。《本草纲目》引王安石《字说》云:“蝮,触之则复;其害人也,人亦复之,故谓之蝮。”清代杨揆《飞越岭》:“蝮蛇何蓁蓁,吐瘴昏旦错。毒厉能中人,奚敢试徒搏。”

    蛇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图腾,且身肢柔和,可与仙女媲美,故《诗经》中将梦见虺蛇看作是诞生贤女的吉兆。但由于蝮蛇有剧毒,且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被毒蛇咬伤而丧生的情况时有发生,蛇逐渐由远古图腾变成人人恐惧的动物。屈原《招魂》:“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南朝江淹《山中楚辞六首·其六》:“蝮蛇九首,雄虺戴鳞。炎穴一光,骨烂魂伤。”古人为防止被蝮蛇咬伤后毒液蔓延,也常断腕求生,《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唐代陆龟蒙《杂曲歌辞·别离曲》:“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后世诗人常用蝮蛇形容环境的险恶,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呼号傍孤城,岁月谁与度。”《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六》:“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蝮蛇当前猛虎后,脱身且免充朝饥。”还常用蝮蛇形容人心歹毒,如唐代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形容武则天说:“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宋代石介《过潼关》:“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被蝮蛇咬伤后,会产生剧烈疼痛,局部组织坏死,好似火烧一般。《本草纲目》引《抱朴子》曰:“蛇类最多,惟蝮中人甚急。但即时以刀割去疮肉投于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人乃得活。”根据被蝮蛇咬伤后的症状,古人认为蝮蛇含太阳火气而生,《本草纲目》引王充《论衡》云:“蝮蛇含太阳火气而生,故利牙有毒。”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柳宗元著《捕蛇者说》,介绍了蕲蛇(永州异蛇)的形态和入药功效。柳宗元还著有《宥蝮蛇文》,描写蝮蛇说:“目兼蜂虿,色混泥涂。其颈蹙恧,其腹次且。褰鼻钩牙,穴出榛居。蓄怒而蟠,衔毒而趋。”与蕲蛇一样,蝮蛇头部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且具有“褰鼻钩牙”特征,因此又名反鼻蛇。但蝮蛇与蕲蛇肤色不同,“色混泥涂”,因此又名土虺蛇。蝮蛇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蝮蛇为卵胎生殖,每雌可产仔蛇2~8条。《本草纲目》引陈藏器曰:“蝮蛇锦纹,亦有与地同色者。众蛇之中,此独胎产。”韩愈《孟东野失子》:“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

    《宥蝮蛇文》虽然没有介绍蝮蛇的医药功效,但告诫家中仆人不要无故打死蝮蛇,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蝮蛇与蕲蛇是近亲,也是入药的良材。蝮蛇的去内脏全体(蝮蛇)、皮(蝮蛇皮)、胆或胆汁(蝮蛇胆)、骨骼(蝮蛇骨)、脂肪(蝮蛇脂)、毒腺分泌的毒液经干燥后的结晶(蝮蛇毒)均可入药。宋代吴淑《蛇赋》:“蝮蛇蓁蓁,乘云雾兮游神……华佗治之而病愈,玄俗下之而病已。”明代李昌祺《蝻冢》:“蝮蛇实摇毒,已疾传医方。”

    蝮蛇一身皆入药

    “产时破母出胞胎,异状奇形蝮与虺。胆著微寒恶并具,肉含大热毒兼该。谈翁示法防伊啮,苏颂传方制尔灾。癞疾䘌疮收别录,是期侥幸险中来。”(清代朱钥《本草诗笺·蝮蛇》)蝮蛇味甘,性温,有毒,归脾、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痛解毒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麻风、瘰疬、疮疖、疥癣、痔疾、肿瘤的治疗。《名医别录》载:“(蝮蛇)酿作酒,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下结气,除蛊毒。”李时珍说:“癞疾感天地肃杀之气而成,恶疾也。蝮蛇禀天地阴阳毒烈之气而生,恶物也。以毒物而攻毒,病盖从其类也。”

    “荒幻万象来,悉数难更仆。蜕骨撑蛟虬,皴皮挂蛇蝮。”(节选自清代翁方纲《纪连州山水六百四十字》)蝮蛇皮味甘、咸,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攻毒、止痒的功效,用于疔肿、恶疮、骨疽、疥癣、皮肤瘙痒的治疗。

    “摧虺宜早断先机,养虎群知遗后患。一朝云雨腾蛟龙,栖冰衔胆老英雄。”(节选自清代严遂成《刘王沟》)蝮蛇胆味苦,微寒,有毒,用于䘌疮的治疗。

    “何当天威发怒雷,豺虺骨与城俱摧。此时饮恨庶吐气,尽碾暴骨为飞灰。”(节选自元末明初周霆震《石言》)蝮蛇骨甘,温,归大肠经,具有解毒的功效,用于赤痢的治疗。

    “鸱鸮腾恶音,蛇虺纷剥脂。忠愤发夜气,历历排奸辞。”(节选自宋末元初刘黻《中兴更化诗》)蝮蛇脂味甘,性温,有毒,归肾、肝经,具有解毒的功效,用于耳聋、肿毒的治疗。

    “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巨叶展六出,软干分长竿。摇摇绿玉活,袅袅香荷寒。世云暑酷月,郁有神物看。”(节选自宋代王周《金盘草诗》)诗中描写金盘草可解虺毒,治疗蝮蛇咬伤。现代从蝮蛇毒中分离出蝮蛇抗栓酶、蝮蛇清栓酶等成分,制成药物,临床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静脉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硬皮病、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古人还用蝮蛇屎治疗痔漏,用蝮蛇腹中死鼠治疗鼠瘘。

    “吉梦虺蛇信有徵,盈盈蕙质含芳杜。当年胄子本同怀,总角随肩戏玉阶。”(节选自清代王锡《长平庄歌》)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蝮蛇曾具有美好的寓意。但由于毒性较强,蝮蛇在后世逐渐成为令人畏惧的对象。可是正因为毒性剧烈,蝮蛇入药能以毒攻毒,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