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才,男,1962年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二级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首批宁波市名中医。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疾病及内科急危重疑难疾病。
组成:黄连10g,黄柏10g,干姜10g,制附子10g,乌梅10g,炒白芍20g,地锦草20g,生甘草6g。
功能:温肾健脾,化湿清热,洁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常法无效,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脾肾阳衰,湿热留滞,肠络受损者。症见泄泻反复,胶固难愈,便溏或夹黏冻,泻而不爽,腹部畏寒喜温,遇冷或贪凉后加重,伴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舌红或淡红,苔黄白相兼或腻,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泄泻之疾,急性易治,慢性难疗。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久泄之疾多呈本虚互见、寒热错杂之象。脾肾虚衰,运化失司,摄纳无权,则见久泄不止,食饮不节则加重,腹部或见畏寒疼痛等症;湿热内蕴,邪留肠间,肠络受损,气血不和,则见腹痛或胀,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大便黏溏或泻而不爽,舌红苔黄或腻等症。对此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健脾化湿等治泄常法,常用之乏效;当补泻兼施,温清并用,寒热平调,方可获效。
洁肠止泻饮师法乌梅丸组方原理。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暖中、逐寒除湿,配干姜温中暖胃,振奋脾肾阳气,对慢性腹泻,非此二味不能温其阳、逐其寒、驱其湿。临床运用附子治疗寒邪内积之腹泻,常能力起沉疴。黄连、黄柏苦寒坚肠,清化湿热,为治泻之要药。乌梅、炒白芍味酸,涩肠止泻,缓急止痛,且能制姜附之温燥。地锦草味苦,入大肠经,清热利湿止痢。甘草调和诸药。此方辛、甘、酸、苦合用,寒热皆顾,温补共用,既能温补脾肾,又能清化湿热,洁肠止泻。对久泄患者,他法无效,往往能收获良功。
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应用。若腹痛重者用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湿热较重者,加马齿苋、北秦皮;便中有红色黏冻者,加生地榆、槐花;气血亏虚者,加生黄芪、炒白术、当归;泻下滑脱不固者,酌加诃子肉、赤石脂、石榴皮收敛止泻,或酌加风药升麻、葛根、防风等祛风止泻。(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王培劼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