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致心律失常原因很多,可归纳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前者易疗,后者难愈。近年用自拟复脉汤治疗各类型心律失常,获得较好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脉的产生、传导与心肺脾关系较为密切,在治疗上应注意调节这几个脏器的功能。脉资生于中焦脾胃,要重视调脉应从资生处着眼。另外,脉的传导与气血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与气血失衡有关,在治疗上应注意调节气血平衡。复脉汤是由生脉散、甘麦大枣汤加丹参、川芎、黄芪而成。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益心肺脾三脏;浮小麦养心气安心神,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炙甘草和中缓急,大枣益气健脾,丹参、川芎活血通脉。全方具有补气养阴,宁神活血功效。药性较平和,但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临床观察,益气药与活血药配伍使用,能更好促进血运,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对心脏损害加速修复,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于方中药物的品种和剂量,在临证要灵活运用,才能提高疗效。如方中的人参,现代有随证选用高丽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要注意若气脱阳微重证者,非高丽参莫属,且剂量宜大,一般要在10克以上,笔者曾在临证开30克,抢救了不少垂危病例。若是气阴两虚重症,应选用西洋参,少则10克,多则30克。病在恢复期中,可分别选用党参、太子参替代之。另者,方中炙甘草、浮小麦两味也是养心复脉要药,用量要大。临证观察,本方除了能调整心律外,对血压有双向作用。应用大剂量高丽参救治低血压及休克,有明显疗效。若选用党参、太子参,则对升压、降压作用缓慢,持久平和。本方对功能性心律失常效果较佳,临床治愈的17例中,属功能性11例。本方对于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甚为满意。临证观察,中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有不同程度血瘀证,瘀血不去,脉道不畅,因此在本方丹参、川芎的基础上,随血瘀证的程度酌加其他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田七等,以活血通脉,改善微循环,提高疗效。下面介绍临床病例2则。
病例一 王某,男,68岁,1996年5月13日诊。病者患冠心病合并高血压8年。左胸闷痛,怔忡15天,含服硝酸甘油、心痛定无明显改善。现左胸有压迫性闷痛,气短急,心惊悸,微汗,体倦乏力,头晕,睡眠欠佳,纳差,唇暗,舌淡红,舌尖边多瘀点瘀斑,有齿印,苔薄白,脉迟而结。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心率48次/分,血压165/112毫米汞柱。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压低伴T波倒置,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处方:高丽参(另炖)、北五味子(打碎)各10克,丹参、炙甘草各30克,桂枝5克,麦冬、田七各20克,浮小麦60克,大枣8枚,郁金、黄芪、瓜蒌仁各15克,日煎服2剂。4天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60次/分,血压142/97毫米汞柱。效不更方,改每天为1剂。10天后三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心率64次/分,血压135/75毫米汞柱。心电图检查T波低平。上方高丽参改用党参,去郁金、瓜蒌仁、桂枝,每天1剂,服20剂。诸症基本消失,心率正常,心电图检查尚有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正常。嘱用三诊处方制成散剂内服,半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病例二 陈某,女,35岁,1997年3月13日诊。病者经常性失眠半年,近10天来失眠更加严重,常胸闷,心悸,头晕,体倦乏力,纳差,口干,便结,舌红,舌尖有瘀点,脉数而结。心率158次/分,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血压112/64毫米汞柱。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处方:太子参、丹参、炒枣仁、炙甘草各30克,浮小麦60克,麦冬、生地各20克,北五味子(打碎)、黄芪各10克,大枣6枚,日煎服1剂。服6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诸症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3个月后随访疗效巩固。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用自拟复脉汤治疗,基本方为:丹参30克,川芎5克,党参、麦冬各20克,北五味子(打碎)10克,浮小麦60克,大枣8枚,炙甘草30克,黄芪15克。
临床加减 心阳虚衰者,党参改用高丽参,并酌加附桂;心阴不足者,党参改用西洋参或太子参,并酌加生地;心绞痛者加田七、郁金;失眠严重者加炒枣仁。一般每天1剂,急重病每天2剂,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判定疗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